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稀土离子掺杂的微晶玻璃材料由于在3D显示、太阳能电池、温度传感、白光LED、闪烁体和上转换材料等领域存在广泛的潜在应用而引起了科学研究者们极大的关注。在众多种类的微晶玻璃中,氟氧化物微晶玻璃(GC)不仅保持了氟化物纳米晶较低的声子能特性,而且还拥有氧化物玻璃稳定的物理及化学特性,因此它们被认为是一类理想的稀土离子掺杂基质材料。主要的研究内容概括如下:1、Ce3+/Tb3+共掺的自析晶Sr2YF7微晶玻璃:通过传统的熔融淬冷法成功地制备了一系列Ce3+/Tb3+共掺的自析晶Sr2YF7微晶玻璃。由样品的X-射线衍射图(XRD)和透射电镜图(TEM)可以推断出Sr2YF7纳米晶在玻璃澄清液冷却后就已经形成。样品的荧光光谱特性、能量传递效率和寿命衰减曲线都证明了在共掺样品中存在着从Ce3+到Tb3+的能量传递,且分析表明Ce3+与Tb3+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为电偶极-电四极相互作用。在Ce3+的特征激发下(312 nm),通过调节Tb3+的掺杂含量,在共掺样品中获得了由蓝光到白光,进而到黄绿光的可调发光。这表明此类新型材料有望应用在白光LED和光转换器件。2、Sr2Y(1-x)YbxF7:Er3+自析晶微晶玻璃:通过熔融淬冷法成功制备了一系列Er3+掺杂的自析晶Sr2Y(1-x)YbxF7微晶玻璃。研究了其微观结构及上转换荧光特性。淬冷后,所有样品的XRD中即已显示出明显且尖锐的衍射峰,这表明纳米晶颗粒在熔融淬冷后即已形成。TEM展现了球状的纳米晶粒均匀的弥散在玻璃基质中。Er3+上转换光谱中的斯塔克劈裂表明Er3+在淬冷后即富集到了形成的纳米晶中。由于Yb3+在980 nm处的吸收截面远大于Er3+,且样品中存在着从Yb3+到Er3+的有效能量传递,因此,Er3+在共掺样品中的上转换发光有了非常明显的增强。而且从光谱结果可推断出Yb3+对Er3+的绿光增强要多于它的红光增强,因此可通过调节Yb3含量来实现绿光、黄光、红光不同颜色可调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