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庄子》一书既是哲学著作,又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所蕴涵着的深刻的美学思想与艺术理论,一直是中国文学创作实践与理论发展的重要源泉。作为人类原始文化解体后出现的早期哲学著作,它承担着并体现出哲学对于文化总体的整合功能,具有“元学”的性质,在哲学上的表现是关于“道"的形而上的哲学本体论;就创作本身的特色看来,则呈现出哲学内涵与文学表现的完美结合,其玄远精深超迈宏博的道家哲学与丰富自由卓越深湛的文学表现融为一炉,浑然一体,具有影响深远的无穷魅力。 “道"作为元学的题材,与包括巫术、宗教等在内的原始文化有着内在精神上的关联,因而它是人类物质精神整体性存在的表现,这决定了它不仅是思辩的产物,也与人的行为、实践以及丰富具体的生命体验直接相关。这一特点是我们讨论《庄子》哲学思想、艺术理论和文学创作实践时必须考虑的大前提。 《庄子》中的哲学本体论思想达到很高的水平,不但是中国人哲学思维的高峰,还表现出与西方现代物理学中蕴含的哲学观念的奇妙一致与相通。这是因为两者都突破和超越了日常的经验世界,达到了更高的知见层面。《庄子》中的本体论哲学虽然主要从实践的、体验的方面入手,但同时也有与现代科学相似的关于客观自然的认识论线索,这方面的材料由于只有结语性的陈述、论断,难以得出一个实际论证步骤。因此,本文尝试以西方现代物理学的研究成果为认识的参照,完善《庄子》内外、主客双线的致“道”途径。 本体论哲学是《庄子》的核心,也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它深刻关联着我们生活世界的语言现象、致思方式、主观精神境界等问题,本文对此一一做了探讨。最后,在对其哲学的实质内涵有一定把握的基础上,再对其本身的美学、文学艺术理论以及文学创作表现几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特别对其“寓言.隐喻”式的语言思维方式在理论倡导与实际创作中的表现做了比较全面的讨论,指出其道艺相通、理象融合的显著特色和长久魅力。 本文共分五章,前三章为论“道”(哲学)的内容,后两章转入对艺术理论和实践的具体探讨;而这两方面是相通的。我们期待由此贯通,最终使《庄子》元学的本质得到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