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结核杆菌通常由呼吸道传播,主要侵犯肺,此外还可感染其它组织器官。近年来,由于人口流动频繁,结核分枝杆菌与艾滋病毒等病原体交叉感染,以及抗结核药物的不规范使用等原因,使结核病控制面临重大挑战。中国不但结核病患者的基数大,而且耐药菌株的比例也相对较大,形势十分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结核杆菌通常由呼吸道传播,主要侵犯肺,此外还可感染其它组织器官。近年来,由于人口流动频繁,结核分枝杆菌与艾滋病毒等病原体交叉感染,以及抗结核药物的不规范使用等原因,使结核病控制面临重大挑战。中国不但结核病患者的基数大,而且耐药菌株的比例也相对较大,形势十分严峻,因此研发新型抗结核杆菌药物具有重大意义。乌梅为蔷薇科植物梅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具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的功效。前期发现,乌梅的乙醇提取物具有抗结核杆菌活性,活性部位为乙酸乙酯萃取物,本课题拟采用活性跟踪分离方法,分离鉴定活性分子,并进行结构修饰,为研发新型抗结核杆菌药物奠定基础。采用乙醇热回流法得到乌梅乙醇提取物(434.4 g),用乙酸乙酯萃取,得到乙酸乙酯部位(117.3g),用硅胶柱色谱对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得到FrA(11.23g)、FrB(13.71 g)、FrC(17.24 g)、FrD(21.63 g)、FrE(15.39 g)、FrF(25.47 g)六个组分,进行活性跟踪后,显示FrE部分对结核杆菌的抑制活性最好,MIC值为200μg/mL,其余部分MIC值均大于200μg/mL。通过硅胶柱色谱对FrE部分继续跟踪分离,得到活性单体化合物1,鉴定为5-羟甲基糠醛,抑制结核杆菌的MIC值为120μg/mL。将5-羟甲基糠醛与O-(四氢-2H-吡喃-2-基)羟基胺反应,得到化合物2(5-羟甲基糠醛肟),其MIC为60μg/mL,化合物2的活性比化合物1提高了1倍。基于化合物1通过肟化反应增强抗结核杆菌活性的实验基础,我们认为,肟类化合物可能普遍具有抗结核杆菌活性。选择肉桂醛、吲哚-3-甲醛、吡啶-2-甲醛、水杨醛、4-氰基苯甲醛、3,4,5-三甲氧基苯甲醛,与羟氨羧酸苄酯、羟胺磺酸、O-(四氢-2H-吡喃-2-基)羟基胺、盐酸羟胺进行肟化反应,吲哚-3-甲醛与硫代氨基脲进行席夫碱反应,得到了8个化合物。抗结核杆菌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3、4、5的MIC为10μg/mL,化合物6、7的MIC值为20μg/mL,化合物8、9、10的MIC值均大于20μg/mL。KatG酶是结核杆菌分解胞内氧自由基的关键酶,抑制KatG将导致H2O2累积,致使结核杆菌死亡。为探讨上述化合物的作用机制,首先进行分子虚拟对接,结果表明,化合物5与KatG酶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对接分值为107.98。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KatG酶活力,化合物5对KatG酶的抑制率为11%,是10个化合物中最高的,化合物5抑制结核杆菌的MIC值为10μg/mL,可见实测值与虚拟对接打分是吻合的。化合物10抑制结核杆菌的MIC值大于20μg/mL,但是与KatG酶虚拟对接的分值较高(90.58),实际测得化合物10对KatG酶的抑制率为7%,我们认为该化合物苯环上的3个甲氧基限制了该分子的跨膜转运,导致其实际抗菌作用下降。从总体上看,10个化合物的抗结核杆菌活性与KatG酶抑制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综上所述,本课题通过肟化反应将化合物上的醛基修饰为肟基,化合物抗结核杆菌活性明显提高,为研发具有新作用机制的抗结核杆菌分子提供了新思路。
其他文献
短波通信凭借对地形要求低、成本低廉、自主通信能力强等特点仍在多种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短波信道易受外界因素影响且带宽资源有限,在实际短波信道中对短波通信设备进行阶段性测试不仅会受到邻台干扰,还会增加研发成本。为能够在室内测试短波通信设备,本文基于科研项目“短波电台与信道模拟设备”,利用课题组现有的硬件设备和部分软件成果,设计并实现了信道模拟功能模块、新型系统交互功能模块和多型号短波电台支持模块,丰富
损伤早期的单条短裂纹尺寸一般都在几个到几十个微米之间,低于目前工业CT的最小分辨率,无法被检测出来。但早期一些金属材料中短裂纹表现为群体效应,其群体尺寸可达到毫米级,已达到目前工业CT检测标准。为了检测CT图像中裂纹扩展并预测其趋势,基于CT图像的独有特性分析了短裂纹群CT图像中在灰度上表现的分布统计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密度场的短裂纹群特征提取方法,利用该特征建立短裂纹群和疲劳寿命之间的关系,
随着互联网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数据收集手段和存储数据技术越来越完善,公司、企业存储以及科学研究产生的数据量急剧增加,机器学习数据处理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由于机器学习算法模型使用门槛高,需要专业性强的算法工程师进行模型构建和参数调优,许多企业使用机器学习训练模型将会投入大量的成本资源。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受企业委托设计并实现了一个机器学习应用开发平台,该平台通过拖拽组件节点、构建工作
如今,数字通信已经成为主流的通信手段,而在通信系统中,信号的调制解调是信息传递的关键部分。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往往会采用不同的通信协议和调制方式,而传统的数字无线电系统使用的是专用电路,这就造成了其功能单一、灵活性差且不可编程的特性,无法应用在多模式通信的情况下。在这样的背景下,软件定义无线电逐渐发展起来。神经网络是一种可软件实现的数学模型,在处理图像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非线性问题时展现了优异的性能。
2019年6月工信部和信息化部向三家运营商发布5G商用牌照,标志着第五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简称5G技术)大规模商用建设序幕的开启。为配合国家5G信息发展战略布局要求,各大运营商加大了在5G基站、主网建设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由于5G通信技术特点导致基站布点相较于4G基站更多,工期要求更短。国家为解决5G基站布点问题,逐步向运营商开放城市路灯的灯杆资源,建设搭载5G信号传输设备,并兼具交通、治安
高强钢的应用可以实现汽车轻量化。传统的22MnB5热冲压成形钢为汽车轻量化做出极大的贡献,为实现进一步的减重,1500MPa级和2000MPa级的两种热冲压成形钢应运而生。电阻点焊仍然是目前车身焊接的主要方式,两种热冲压成形钢的点焊性能决定其能否应用在车辆上。由于热冲压成形钢中添加了多种合金元素,致使其在焊接中比一般的钢材对于焊接热更敏感。缩孔、疏松以及飞溅等缺陷都会极大地影响着焊点处的力学性能。
材料经搅拌摩擦加工后得到细小的等轴晶组织,但由于加工区域中不同位置的温度场和应变场不同,加工组织具有不均匀性,加工区域的晶粒在一定热处理条件下会发生异常长大现象,使材料的性能发生变化,丧失超塑性,极大程度上限制了搅拌摩擦加工技术在材料超塑性领域的应用。目前,由于5052铝合金搅拌摩擦加工组织热处理前后的组织特征和晶粒异常长大的规律缺乏系统性研究,且鲜有变形对热处理前后加工区域组织影响的研究。本文采
目的建立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患者计算机断层扫描肺动脉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的影像数据库,基于计算机辅助检测(computer aided detected,CAD)系统建立一个评估APE血栓负荷的新型测定方法并探究其可行性;融合临床指标和实验室生物标志物,探寻生物标志物
石墨材料具有高温强度高、导电热性能好、抗热震性、耐腐蚀和具有自润滑性等特点,因此是一种极好的铝液净化转子材料。由于铝液温度高,铝及铝合金熔铸生产中的熔体净化温度为640℃~760℃,碳在空气中氧化的临界温度是400℃,也就是说碳在铝液中很容易被氧化。这对转子的抗氧化性能提出了要求。本课题分别采用磷酸盐浸渍法,磷酸盐和硼酸盐浸渍法,对石墨转子材料进行了浸渍处理,在石墨表面制备抗氧化涂层,形成抗氧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