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喧哗与骚动》从四个叙述者的视角分四部分,讲述四个南方孩子的成长历程和意义,描写一个社会地位没落的南方家庭的故事。小说以其创作手法的实验性改革,赢得批评界的长期关注,如叙事时间的错乱和意识流的特点。也有对其现代和传统叙事并置产生的渐进性所表现出的明显的后现代性进行研究的。一般集中于叙事手法本身的探讨,普遍都认为,班吉仅是个白痴,他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特点,正符合小说的叙述风格。然而,班吉虽为白痴,却能闻到人们善良的气味,谅解凯蒂的错误,晓常人不晓之事,明常人不明之理。从愚人文学的角度来说,正是班吉这个愚人对事物单纯超然的看法,极大地讽刺了新旧交替年代芸芸众生的执迷不悟。将班吉看成愚人,从莎士比亚和圣经的角度照应小说名,人生如痴人说梦,是个愚人所讲的故事,充满喧哗与骚动,没有任何意义。
论文第一部分分析了班吉的愚人形象,并追溯了历史上愚人文学的传统。进一步指出,班吉作为白痴,在表现形式上虽然不如诸多愚人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一样嘻笑怒骂,但在很多场合能超然独立于世俗的标准之外看问题,通过这样一个特殊的身份能透视人物意识流的真实性、凸现人物的心灵,这与传统的愚人形象作用是一致的。愚人的特殊身份使他在整个小说的叙事和故事情节的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论文的第二部分通过分析基督教传统中的圣愚形象,找出圣愚和班吉的共同点。指出福克纳是利用班吉特殊的身份,耶稣受难的那一星期的故事作为背景,即受难日、圣礼拜六、复活节以及圣体节的第八天,与耶稣的故事相平行,将班吉圣愚化从而升华整个小说的意义。
论文的第三部分将小说名与麦克白联系起来寻找小说的主旨,并结合莎士比亚其他部分作品中的愚人形象,主要探讨小说如何展现了一个新旧交替充满了喧哗与骚动的时代,一个贵族家庭的没落,解释班吉的愚人形象对整个小说主题的作用。
结语部分总结全文的主要内容,指出班吉这个特殊形象的意义。首先,福克纳以美国南方为背景,塑造班吉的白痴形象描绘人类心灵的冲突至今对整个人类自身的认识仍有突出意义。同时,与传统的愚人类文学作品比较,福克纳并未直接宣称班吉是个愚人,而是将深刻的意义隐藏到白痴形象的背后,具有很大的创新性。但囿于论文的局限性,未能具体探讨福克纳将白痴的意识流巧妙运用到叙事结构中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