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石臼坨凸起上已相继发现多个大型油气田,但油气来源仍值得深入研究。本论文综合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与生烃模拟实验进一步的分析了石臼坨凸起周边生烃凹陷不同层段烃源岩的供烃能力,对比运用饱和烃生物标志物参数细分了石臼坨凸起上的油气来源并进一步示踪了油气运移的方向;而且综合地质、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资料详细分析了该凸起东部的QHD29-2/2E油气田的成藏条件的差异性,进一步完善了石臼坨凸起油气富集规律的认识。本次研究主要得到了以下几方面的认识:石臼坨凸起南部的渤中凹陷区东营组(Ed)、沙一段(Es1)以及沙三段(Es3)烃源岩均已成熟生油,东营组也大范围处于主生油阶段(Ro为0.7~1.0%)。东北部的秦南凹陷沙河街组的烃源岩质量好,已普遍处于主生油阶段,可为凸起斜坡的圈闭提供充足的油源,东营组的有效烃源岩可能主要分布于秦南凹陷中心。基于10个反映有机质来源以及沉积环境的特征的饱和烃生物标志物参数的聚类数理统计分析结果,可以将石臼坨凸起中部QHD32-6与QHD33-1/1S油田的原油分为以沙三段以及以沙一段为主的混源油,无东营组原油显著贡献,油气主要来自南部的渤中凹陷,而且在QHD32-6与QHD33-1/1S油田之间存在运移路径。凸起西部NB35-2油田为以沙三段油源为主的混源油,为渤中西次洼的沙河街组源岩贡献。凸起东部的QHD29-2/2E油气田沙河街组储层的原油主要是沙一段油源,而新近系储层的原油则以沙三段的油源贡献为主,油气源自秦南凹陷。对于石臼坨凸起中西部的油田,基于原油地球化学参数示踪的运移充注结果与区域性的优势运移路径模拟结果大致吻合,这说明渤中凹陷烃源岩生成的油气通过边界断层与砂体运至凸起,在凸起上的区域性馆陶组(Ng)输导层向构造高部位作侧向运移。原油在明下段(Nm L)储层中富集主要是因为凸起内部的断层两盘砂体对接形成垂向运移通道,有利于油气通过馆陶组向上运聚至明下段的储层中。在石臼坨凸起中西部地区,生烃灶与输导体系共同控制着油气优势运移路径展布,局部构造高点为油气富集的指向区,有利于形成大油气田。新构造运动时期边界断层的分段性活动控制着石臼坨凸起东倾末端地区不同成因来源的油气差异富集。幔源成因CO2的分布与断层的活动强度特征相吻合,沿断层走向,随着边界断层活动强度减弱,CO2化学组成分布减少,活动强度低的部位表现为原油的富集。边界断层活动强度大的部位既垂向沟通了深部的CO2也输导了沙三段的油至较浅部的储层中,因此,离断层活动强度大的古近系与新近系的圈闭中均有沙三段的油源贡献。在断层活动强度较弱的部位,断层垂向上主要起遮挡作用,砂体的分布影响着油气的聚集;沙一段时期砂体发育,砂体侧向与成熟沙一段源岩接触,故沙一段的油气表现为近源的自生自储特征。浅层新近系的圈闭中的沙三段原油来源于秦南凹陷,是油气在新近系砂体中侧向输导运聚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