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傣语马关话属于红金方言(论文中简称为“马关话”)。红金方言是傣语四大方言中唯一没有自己文字的语言。当地傣族以汉语进行书面交流,加之民族迁移、融合,语言中已有相当一部分汉化,但马关话语音系统保留十分完整。不过迄今对马关话的专门研究薄弱,较全面的研究文献尚不多见。周耀文、罗美珍先生的《傣语方言研究》(2001)是至今能看到的最详细、最精到的记录。马关的摆衣人之前被归为壮族。1956年进行的第一次民族识别工作时,认为傣语只有西双版纳和德宏两个方言,1979年云南省委民族工作组到文山检查民族工作后,经省政府批复,马关人恢复了傣族的名称。但这只是恢复了马关人的民族归属,并没有解决马关话的语言归属问题。198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壮侗组对全省傣语作了重新调查,确定将境内傣语分为西双版纳方言、德宏方言、金平方言和红金方言四大方言。后来,周耀文、罗美珍先生(2001)对马关话作了初步调查,并将之归为红金方言中的马关土语。本文对马关话作了更为详细的全面调查。希望能在周、罗二位先生的基础上,对马关话的性质等许多方面作出新的探索。论文共分为七个章节。主要从共时描写和历史分析二个方面对马关话进行全面研究。内容包括:绪论、傣族族称考、马关话音系、与韵律相关的词法现象、马关话与壮傣语支语言比较、马关话汉语借词的历史层次、结语这几个部分。并附上相关参考文献及语料、资料。本文深深得益于此前专家的研究,特别是周耀文、罗美珍先生的著作,以及潘悟云先生近年提出的音变类型概念,在类型学中引进了历时的类型内容。在此基础上,才有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和结论:1、周耀文、罗美珍先生的《傣语方言研究》(2001)词表中收有马关话约2100条词,本文把调查扩充到5586条词语,首次用斐风录音软件对马关话进行调查。此外,笔者还走访傣族村寨,用录音笔记录下了八万多字的61个傣族民间故事。应该说,本文是至今为止对马关话规模最大的一次调查;2、通过文献与语言的历史比较,论证了傣族自称“傣”与他称“白夷、摆夷”同出一源:“夷”字的古代读音*b-li在汉语中演化为“白夷、摆夷”,在傣语中演化为“傣”。这是首次从语言学角度对“白夷、摆夷”的历史来源作出的解释;3、马关人曾经划归为壮族。本文是首次通过族称、语音类型与核心词的全面比较,论证了马关话的傣语性质。特别是类型论证上,引入音变类型的概念,把类型分析置于动态语言演化的框架下进行观察;4、首次对马关话的浊塞音进行了实验语音分析,发现有内爆音、鼻冠塞音、前置鼻音加塞音的复辅音三种变体,反映了mb->?b->?-的音变过程,从而为侗台语内爆音的历史来源提供了重要线索;5、首次发现了复辅音,此前傣语调查中还没有复辅音的发现;6、首次对马关话的汉语借词进行历史层次分析,对马关话的特殊音变进行了解释。还对其中的一些与汉藏同源的词进行了历史分析,从而证明了傣语与汉藏语之间的发生学关系;7、运用潘悟云先生的语素切分程序,首次对傣语作了全面的语素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