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碳对土壤不同粒级颗粒有机碳及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zgx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选择本底条件较一致的亚热带天然林(阿丁枫)、次生林(米槠)、人工林(杉木)、园地(桔园)为研究对象,采集阿丁枫、米槠、杉木、桔园植被下的土壤样品,通过加入经13C标记的外源碳残体进行室内培养试验,筛分分离获得游离颗粒有机碳(大颗粒游离颗粒有机碳、小颗粒游离颗粒有机碳)、闭蓄态颗粒有机碳(大颗粒中的粗颗粒有机碳、大颗粒中的细颗粒有机碳、小颗粒中的细颗粒有机碳)和矿物质结合态有机碳。测定各粒级组分质量百分比、有机碳、δ13C值,并测定土壤中脲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分配规律和土壤酶的特性,及在有机物输入影响下的动态变化。主要结论如下:1.4种不同利用土壤及加入外源碳土壤在不同粒级组分间质量百分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矿物质结合态有机碳(mSOC)>大颗粒中的粗颗粒有机碳(250c)>小颗粒中的细颗粒有机碳(53f)>大颗粒中的细颗粒有机碳(250f)>游离颗粒有机碳(LF)。不同土地利用间质量百分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LF呈现米槠>阿丁枫>杉木>桔园;250c呈现阿丁枫>杉木>米槠>桔园;250f呈现杉木、阿丁枫较大,桔园、米槠较小;53f大致呈现阿丁枫最大,杉木最小,桔园、米槠居中;mSOC呈现桔园>杉木>米槠>阿丁枫。在加入不同数量残体后在同粒级组分下质量百分比呈现显著差异(P<0.05)。LF呈现1.2%叶残体CK>00.2%叶残体;4种不同利用土壤在250c、250f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与加入残体的数量没有关系;在53f、mSOC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与加入残体的数量没有关系。加入不同质量残体后在同粒级组分下质量百分比呈现显著差异(P<0.05)。4种不同利用土壤LF、mSOC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增加程度呈现根>叶;250c、250f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降低程度大致呈现根>叶;53f加入叶残体后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加入根残体后有不同程度的降低。2.4种不同利用土壤及加入外源碳土壤有机碳含量在不同粒级组分间有机碳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mSOC>LF>53f>250c>250f。同粒级组分下有机碳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LF、53f呈现阿丁枫>米槠>杉木>桔园,250c、mSOC呈现阿丁枫>杉木>米槠>桔园,250f呈现杉木>阿丁枫>米槠>桔园。加入不同数量残体后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加入外源碳数量的增加而增加。4种不同利用土壤加入0.2%叶后LF有机碳含量减少,当加入1.2%叶后LF有机碳含量增加;250c、250f有机碳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并且加入0.2%叶后降低程度更大;53f呈现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增加程度随加入残体数量的增加而增大;mSOC有机碳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与加入外源碳的数量没有关系。加入不同质量残体后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且增加程度根>叶。加入不同质量残体后,4种不同利用土壤在LF有机碳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并且加入根残体后增加程度更大;250c有机碳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降低程度为根>叶;250f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降低程度大致呈现叶>根;53f加入叶后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加入根没有变化;mSOC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加入外源碳质量没有关系。3.4种不同利用土壤及加入不同残体土壤来源于残体的碳含量表现为:不同土地利用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桔园>杉木>米槠>阿丁枫。不同粒级组分间来源于残体的碳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大颗粒游离颗粒有机碳(2000-250LF)>小颗粒游离颗粒有机碳(250-53LF);53f>250c>250f。同粒级组分下来源于残体的碳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LF、250f中桔园>杉木>阿丁枫>米槠;250c中桔园>米槠>杉木>阿丁枫;53f中桔园>杉木>米槠>阿丁枫。加入不同数量残体后土壤及粒级组分中有机碳含量来源于残体碳的含量随加入外源碳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加入不同质量残体土壤总有机碳、LF、250c、53f有机碳中来源于残体碳的含量呈现根>叶;阿丁枫、米槠250f呈现叶>根,桔园、杉木呈现根>叶。4.4种不同利用土壤及加入不同残体土壤脲酶存在显著差异(P<0.05):阿丁枫>米槠>杉木>桔园;多酚氧化酶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桔园>杉木>米槠>阿丁枫。加入不同数量残体后土壤脲酶、多酚氧化酶活性降低,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加入残体数量越小降低程度越大。加入不同质量残体后土壤脲酶、多酚氧化酶活性降低,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降低程度大致呈现根>叶。
其他文献
为研究葡萄电学参数随果粒横径大小的变化规律以及电学参数与横径之间的相关性,以红地球葡萄为试材,选取0.1,1,10,100 k Hz和1 MHz等5个频率,研究了果粒横径对其复阻抗相角、
太阳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清洁能源之一,它与人类的生活紧密相关,高效并且可持续性地开发太阳能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半导体光催化技术是一种使用温和的光化学反应去储存和利用太阳能的新型技术。通过半导体光催化技术高效地转化太阳能以进行新能源开发并修复环境,是众多研究人员追求的目标。在本论文中,针对TiO_2半导体存在的固有缺陷,采用多种策略对TiO_2光催化材料进行改性研究。并详细地探索了TiO_2光
由于山羊绒只能低温染色,试验采用α-溴代丙烯酰胺基活性染料兰纳素蓝进行染色,研究了染色温度、染色时间、染液pH值、固色温度、固色时间和固色碱剂用量对山羊绒染色及固色性
利用Ames试验分析2个基因型的烟草品种CS-1和CS-2烟雾提取物(CSE)对TA97,TA98,TA100和TA102标准测试菌株的基因毒性;采用亚慢性毒性试验,对SD大鼠连续烟气暴露56 d,观察其肺组
首次提出了松铺系数控制法和修补料用量控制法,以准确控制沥青路面进行坑槽修补时的投料量,使修补坑槽的密实度和平整度能同时得到保证.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新型组合式平衡阀, 介绍了其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分析了这种新型组合式平衡阀的工作性能.
自然对流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和各种工业系统内,特别是基于工业设备内流动发展而来的侧加热腔内自然对流模型,由于其广泛的应用性,备受流体力学界重视。尤其是因为控制侧加热
温差驱动下的自然对流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工业领域,对其的研究构成了流体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分析温差驱动下自然对流的经典物理模型,侧加热分隔腔内的自然对流因为能够
罗兰·巴特①(Roland Barthes,1915—1980),法国当代著名文学理论家、文化批评家,法国结构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巴特一生都致力于揭示个人化的生存经验,并主要通过散文式的或断片式的符号学书写方式反对“多格扎”(“doxa”)。国内外针对巴特符号学思想中的理论部分的研究颇多,然而在巴特符号学批判中重要且不容忽视的却是他对生活的符号学书写,包括衣、食、住、行,包括爱与死。其重要性在于,
氯霉素作为一种典型的抗生素,在医疗和水产养殖中被广泛应用,其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已不容忽视。而对于氯霉素的研究多集中在污染分布、残留检测、降解方式及影响因子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