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裸甲藻毒素分析方法及在贝类体内规律的研究

来源 :浙江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madfox1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赤潮在我国时有发生,对食品卫生安全和人体生命健康造成重大威胁。短裸甲藻毒素(BTX)是一种危害范围极广的赤潮毒素,能蓄积在贝类体内,雾化在波浪的气溶胶中,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因此,本论文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建立海水及贝类中短裸甲藻毒素痕量分析的方法;并以我国主要的经济贝类-厚壳贻贝为研究对象,探究短裸甲藻毒素在厚壳贻贝体内的分布、蓄积及消除规律。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开发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3种短裸甲藻毒素(BTX-1、BTX-2、BTX-3)的分析方法。实验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选择[M+H]+为特征离子,以乙腈为溶样溶剂,在多反应监测模式下进行检测;并优化确定了液相流动相、洗脱梯度和质谱参数。3种BTX在1.0-200.0 ng/mL范围内相关系数(R2)均在0.999以上,保留时间、离子丰度比和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且保留时间和离子丰度比在不同浓度下均具有一致性。2、建立了基于液液萃取-液质联用法定量分析海水中3种短裸甲藻毒素。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高灵敏度,将海水分析体积减少至20 mL;通过响应面优化确定了海水中短裸甲藻毒素最佳的提取条件:加6.00 g氯化钠,旋涡时间60 s,用5 mL乙酸乙酯提取2次。3种短裸甲藻毒素(BTX-1、BTX-2、BTX-3)的检出限均为0.02μg/L,定量限均为0.05μg/L,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5.4-104.3%,日内精密度为2.17-5.26%,日间精密度为2.95-4.54%。方法降低样品分析体积,提高了前处理效率,且时效性和适用性强,实现了污染海水中短裸甲藻毒素的高效率痕量分析。3、建立了固相萃取净化-液质联用法测定贝类中3种短裸甲藻毒素。实验以丙酮为提取剂,采用C18固相萃取柱净化样品,不仅降低了样品基质干扰,而且提高了整体实验效率,实现了贝类中短裸甲藻毒素的高效率富集净化。3种短裸甲藻毒素(BTX-1、BTX-2、BTX-3)的检出限均为1.0μg/kg,定量限均为3.0μg/kg,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81.2-88.4%,日内精密度为1.80-6.47%,日间精密度为3.18-4.96%。4、探究了短裸甲藻毒素在厚壳贻贝体内的分布、蓄积及消除规律。选择BTX-3为短裸甲藻毒素标志物,以厚壳贻贝为研究对象,通过短裸甲藻毒素粗提液模拟赤潮海水,考察厚壳贻贝在短裸甲藻毒素粗提液中的暴露状况。在短裸甲藻毒素粗提液暴露体系中,BTX-3极易蓄积到厚壳贻贝体内,主要分布在厚壳贻贝的内脏团和性腺,各组织蓄积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内脏团、外套膜、鰓、性腺、闭壳肌。厚壳贻贝在暴露第4天达到817μg/kg,超出安全限量值;第7天含量最高,为1207μg/kg;平均蓄积速率为143μg/kg/d;净化第1天,BTX-3回落到相对安全的含量水平;经13天海水净化后,BTX-3含量为70μg/kg,半衰期为3.23 d。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胃癌D2手术与D2手术联合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的术后并发症与死亡率。方法:2005年2月—2008年2月本院收治的胃癌手术患者共75例,将其分为A、B两组。A组行标准的胃癌
随着城市发展建设的不断深入,城市入口的文化示范代表功能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城市入口景观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经济价值也在不断被发掘。人们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开始追求精神文化层面的享受,富有地域性的城市历史文化被人们所注重,西安“周秦汉唐”四大盛世文化成为西安城市文化的代表。西安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在经济与文化发展方面起着带动作用,西安市政府提出了“大西安战略规划”。在此城市发展规划格局
目的:为分离得到较高纯度的人血载脂蛋白B-100(apoB-100)及制备高效的兔抗人apoB-100抗体。方法:采用两步密度梯度离心分离人血浆得到LDL,产物经6%琼脂糖凝胶(Sepharose-6B)
2014年9月30日,二三四五与海隆软件(股票代码:002195)并购重组正式完成。二三四五以国内A股市场上互联网第一股的身份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4-0071-01  妇女绝经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生殖器官进一部萎缩老化,宫颈萎缩变小坚硬缺乏弹性,宫颈钳钳夹困难,宫颈口紧闭,宫颈难以扩张,而子宫萎缩又加重节育环对子宫内膜及肌壁损伤,导致节育环嵌顿,粘连,变形,甚至移位。绝经时间越长取出节育环的难度越大。绝经妇女因惧怕取环疼痛产生恐惧心理,直至绝经后长时
“同词异谱”歌曲《蝶恋花》的版本很多,而20世纪60年代卜再庭运用湖南花鼓戏元素创作的作品,学界至今无人对其做专题性研究,更无人对其代表性的演唱版本进行对比分析。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