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LSPR)是光与纳米尺寸金属粒子相互作用的一种现象。通过调节金属纳米材料的尺寸、形貌、壳层结构和所处背景媒质的理化性质调控吸收光谱,设计各种功能的纳米光子器件,在光谱调控、传感监测、太阳能电池以及医学成像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潜力。相比于Au、Ag等贵金属,由于Cu材料储量丰富且光学性能优异,近年来广受关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LSPR)是光与纳米尺寸金属粒子相互作用的一种现象。通过调节金属纳米材料的尺寸、形貌、壳层结构和所处背景媒质的理化性质调控吸收光谱,设计各种功能的纳米光子器件,在光谱调控、传感监测、太阳能电池以及医学成像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潜力。相比于Au、Ag等贵金属,由于Cu材料储量丰富且光学性能优异,近年来广受关注。但是,目前对纳米结构Cu的光学性能调控多局限于改变形貌实现,因此LSPR的光谱调控范围较窄。为了扩展Cu基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能调控维度和范围,论文通过理论模拟仿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设计并制备了不同维度的Cu单质,探讨了尺寸、形貌对纳米Cu单质的LSPR调控规律。并设计制备了不同结构的Cu@Ag复合金属,研究了Cu/Ag比对复合金属LSPR光学吸收的影响。(1)本文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FDTD)建立了Cu纳米球模型,仿真了尺寸与阵列间距对Cu纳米球的LSPR特征吸收光谱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75-300 nm范围内,随着Cu纳米球直径的增加,LSPR特征吸收发生红移;Cu纳米球阵列间距增大,LSPR特征吸收发生蓝移。论文通过水热法,实验制备了相应尺寸的Cu纳米球,并对其LSPR特征吸收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与仿真趋势一致,吸收光谱可调范围为582-599 nm。(2)本文仿真和实验研究了一维结构Cu纳米线LSPR特征吸收的调控机制。研究了纳米线直径、间距以及背景介电环境(去离子水、乙醇、正己烷)等参数对Cu纳米线的LSPR特征吸收的影响。研究表明:75-300 nm范围内,随着Cu纳米线直径的增加,其LSPR特征吸收光谱可以从568 nm红移至630 nm,且特征峰强度同时增加;与Cu纳米球不同,Cu纳米线的间距排列对其LSPR谱的影响较小,可以忽略不计;Cu纳米线的LSPR特征吸收峰随着周围介电环境的折射率增加而红移。其原因是由于介电常数的增大,引起的极化电场使得有效电场被削弱,最终导致内部电子的回复力变小,使得吸收峰红移。(3)本文探索了二维结构Cu纳米片的LSPR特征吸收的调控机制,对不同尺寸、厚度的三角形Cu纳米片和六边形Cu纳米片的LSPR光谱进行研究。仿真结果表明:三角形和六边形Cu纳米片有更宽的光谱调控范围。当三角形Cu纳米片的边长从30 nm增加到400 nm时,其LSPR特征吸收峰从661 nm红移到1058 nm;六边形Cu纳米片边长从30 nm增加到70 nm时,其LSPR特征吸收峰从624 nm红移到812 nm处。实验中,由于纳米片的堆积效应,相应吸收光谱范围小于仿真结果,其原因是二维Cu纳米片厚度的增加,会导致LSPR特征吸收峰发生明显蓝移。因此,使纳米片充分分散,防止堆叠效应,是保障Cu纳米片LSPR特征吸收光谱调控范围扩大的有效方法。(4)论文采用牺牲模板法分别在Cu纳米球、线和片上沉积Ag纳米球,生长了不同Cu/Ag比的Cu@Ag纳米材料,研究了结构与成分对Cu@Ag纳米材料LSPR特征吸收峰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对Cu纳米球和线沉积Ag球的复合结构,Cu/Ag比大于1:0.16或者小于1:3时,LSPR特征吸收峰出现单峰,Cu/Ag比处于两者之间时,通常显示偶极和四极两种类型的特征吸收峰,其最大波长分别出现在648和650 nm处。由于Cu@Ag纳米片的各向异性以及受到等离子体杂化机制的影响,LSPR特征吸收峰位与Cu@Ag纳米球、线不同;当Cu/Ag比位于1:0.5和1:1时,Cu@Ag纳米片出现三峰响应。通过控制Cu/Ag比,可以使三角形Cu@Ag纳米片和六边形Cu@Ag纳米片的调控范围分别达到260-595 nm和339-795 nm。因此相比较于单金属,多维的Cu@Ag复合金属可以更大程度地拓展LSPR光谱调控范围。
其他文献
人们希望计算机能够像人类一样拥有自己的思维和意识,能够识别人类的情感状态,能够非常自然地和人类进行交流,由于单模态的情感信号所携带的情感信息比较有限,且单模态的情感识别存在准确率偏低和鲁棒性差等缺陷,使得双模态融合以及多模态融合的情感识别方式越来越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通过多个模态之间情感信息的有效互补能够显著提高情感识别的性能。本文采用文本模态、语音模态和视频模态进行融合的多模态情感识别方式,并
智能电能表是国家电网中重要的计量单元,其计量准确性关系到用户的利益和企业的信誉。然而,智能电能表在现场环境运行下计量误差大,并且运行稳定性差,有时甚至危机到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本文研究电能表计量误差的稳定性及预测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本文利用python软件对收集来的试验数据进行基础性的整理统计。在此基础上针对现场环境与电气应力对电能表计量误差的影响问题,采用了线性回归和多项式回
在工业领域,焊接技术的地位向来十分重要,焊后检测作为衡量焊接质量的直接手段,也随着焊接技术的发展在不断进步,早期的焊后检测都是人眼直接观测,智能程度不高,并且现在焊接环境越来越复杂,一些相对恶劣和复杂的焊接环境会影响检测者的检测效率和身体健康。由于目前机器视觉技术的发展愈发成熟,并且对于信息的采集也是通过视觉原理进行,因此将机器视觉应用于焊后检测替代人眼可以更好的应对各种焊接环境。通过对国内外焊后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复合材料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SiO2纤维的性能优异常被用作各种复合材料的原料,SiO2纤维与不同的基体结合形成复合材料。在航空领域,航空器在飞行过程中表面压力发生剧烈变化,表面温度迅速升高,迎风面温度最高可达1000℃,大量热量危害安全,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在航空领域的热防护系统二氧化硅陶瓷纤维发挥着重大作用。通过研究三维编织二氧化硅纤维复合材料的热辐射性能,分析影响材料热辐射
公共建筑的大型化已成为现如今的发展趋势,相比较于其他建筑类型,大型公共建筑具有体量大、功能多样、结构复杂、人员密集和障碍物多等特点,这些特点在紧急事件发生时,会产生诸如:疏散路径复杂、视野不畅、人员流动大等问题,加之燃烧、爆炸、毒烟、浸水等恶劣环境对人造成的负面心理情绪也会严重影响整体的疏散效率,而这些问题给应急疏散工作的开展带来巨大挑战,因此如何组织大型建筑的应急疏散工作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目前,大多数建筑行业都是基于已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人因可靠性研究,在人因数据收集过程中,引发不安全行为的因素有很多。直接从根本原因上分析,容易忽略其他因素之间的效用。目前人因可靠性方面很少考虑施工过程中各致因因子之间的相互影响。因此,本论文基于2012-2019年建筑施工中各类高处坠落安全事故,根据事故案例报告,从间接原因和直接原因入手,整理出对建筑施工过程影响比较重要的人为因素。利用HFACS(人
腹腔镜拍摄的腹腔图像大多显示在2D导航屏幕,缺乏直观的三维空间信息,同时显示器远离手术区域容易引起医生眼手失调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辅助医生进行精准的手术判断,本文通过研究微创手术中腹腔环境的三维纹理建图,可以解决医疗器械与腹腔病灶的定位与导航问题,对微创手术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狭小、环境潮湿、特征缺乏和重复的腹腔环境,本文构建单目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SLAM)系统模型,通过对单目腹腔镜的成像模型的
介绍了深冷处理技术的含义及其对铝合金、镁合金、铜合金、高熵合金等的改性效果,重点介绍了深冷处理钛合金的研究进展和改性机理。研究表明,深冷处理对钛合金组织和性能具有显著的改性效果,具有细化晶粒、提高位错密度、促进孪晶和亚晶组织生成、促进相转变和相析出,并促进织构生成等作用,通过细晶强化、位错强化、析出强化、织构强化等机制提升了钛合金的强韧性能,通过对参数的优化可以实现强度和延伸率的同步提升。综合认为
无水肼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火箭推进剂,本身具有极强毒性,极易对火箭靶场环境及人员造成危害。靶场环境中通常采用电化学传感器设备对肼气体进行检测,但电化学传感器存在易受外界环境污染,长时间工作会导致检测精度下降等问题,需要经常对传感器探头进行更换。因此设计一种能够长时间连续高精度测量、无需更换探头、非接触式的肼气体检测设备显得尤为迫切。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研究了采用光谱吸收技术的肼气体检测系统。以肼气体检测
随着近年来量子光学的快速发展,单光子红外探测技术、量子密钥分发以及冷原子量子信息存储、矢量光场调控、量子计算模拟机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研究进展。因而,量子光源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课题。获得纯度高、易收集且制备效率高的关联光子对成为相关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自发参量下转换(Spontaneous Parameter Down Conversion,SPDC)过程产生的光子对具有结构简单、所需元件少、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