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滦河三角洲作为环渤海湾中心地带,京津—环渤海城市群”和“京津冀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华北通往东北的咽喉地带,交通发达。区内唐山市是1976年大地震后新建的城市,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唐山市恢复经济重建家园的时期,重点是城市建设与经济的大发展。秦皇岛市是1983年一个从小城镇发展成为河北省的省辖市,也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十四个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及旅游城市之一,水资源对该区的发展至关重要。地下水是本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居民生活饮用的主要水源。近年来,随着工业“三废”的排放、农药和化肥的施用、生活垃圾和污水的大量排放,致使该地区的地下水污染日趋严重。鉴于新建和新兴旅游城市的发展,地下水污染缺乏系统的调查与评价,地下水污染的总体状况不清,污染机理不明,使地下水污染防治及水资源保护缺乏基础资料。本论文在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滦河三角洲地区地下水污染调查与评价”(1212010634608)的支持及国际原子能机构技术援助下,开展野外调查,调查面积3500km2,访问620个点,水样采集100组,获得水质分析资料3000个。收集与整理相关数据,结合该区的水文地质特征,分析地下水污染特征;运用综合指数法,开展污染源、地下水质量及污染程度评价,对地下水中典型污染质Cl-及NO3-进行趋势预测分析,研究成果如下:1.开展地下水污染源分析与评价,确定出该区污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小依次为COD,悬浮物,氨氮,石油类,硫化物,挥发酚,CN-,Cr6+对地下水污染途径分析得出:农业施肥,垃圾填埋场的间断淋滤及污水灌溉的不连续性形成了间歇渗入型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到地表河流,由地表河流连续入渗形成了连续渗入型污染;污染的潜水通过越流补给造成了承压水的污染,形成了越流型污染。2.依据国标GB/14848—93及GB5749-2005开展地下水水质及其污染程度评价,进行地下水质量和污染程度分区,结合二者提出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3.依据水量平衡及物料平衡的原理,以氯离子(Cl-)和硝酸根离子(NO3-)为例建立地下水污染趋势预测概念性模型,预测了地下水中Cl-和NO3-的浓度变化趋势;4.探讨了区内重要水源地防护带的划分,并提出该区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及建议;研究成果为该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与治理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对保障饮水安全,建立和谐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