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D-二聚体升高住院患者的疾病类型及D-二聚体升高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6月至2013年9月2000例D-二聚体升高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SAS9.1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经正态性检验。因标准差>均值,为离散型分布,用四分位数表示离散程度,并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统计数据。结果:①2000例D-二聚体升高患者疾病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类: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感染疾病、创伤性疾病、妇科疾病、肾脏疾病、眼科疾病、良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从D-二聚体升高水平可以看出创伤性疾病升高最明显,与其它各类疾病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②本组资料中D-二聚体升高恶性肿瘤病人共459例,其中肺癌患者94例,并且D-二聚体中位数升高最明显为879ng/ml,但与其余各组恶性肿瘤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肺恶性肿瘤病人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肺炎患者(P<0.01)。肺炎伴胸腔积液患者较单纯肺炎患者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肺脓肿与单纯肺炎组比较,肺脓肿D-二聚体升高更明显(P<0.01)。③D-二聚体升高的各种妇科疾病患者共197例,卵巢恶性肿瘤65例,卵巢良性病变21例,子宫相关恶性肿瘤共64例。其中D-二聚体升高最明显的是卵巢恶性肿瘤,明显高于良性病变(P<0.01);将卵巢与子宫相关恶性肿瘤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卵巢恶性肿瘤D-二聚体水平较子宫恶性肿瘤病人明显升高(P<0.01)。子宫相关恶性肿瘤与子宫肌瘤无明显差异。④引起D-二聚体升高的胃肠道恶性肿瘤共102例,其中胃癌和结直肠癌分别为37例和52例。肠道其他肿瘤6例包括十二指肠癌、回肠恶性肿瘤。统计结果发现消化道恶性肿瘤之间D-二聚体升高水平无明显差异。肠息肉患者10例,结直肠癌D-二聚体升高水平明显高于肠息肉,二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⑤D-二聚体升高的肝癌患者26例,肝硬化患者23例,肝炎患者3例。⑥D-二聚体升高的胰腺癌与胰腺炎共23例,二者D-二聚体升高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在急性胰腺炎中,重症患者D二聚体升高程度明显高于轻症患者,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⑦坏疽性和穿孔性阑尾炎D-二聚体升高水平明显高于非坏疽性阑尾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⑧D-二聚体升高的心血管疾病患者363例,其中主动脉夹层患者23例,心肌梗死患者6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23例。D-二聚体升高最明显的是主动脉夹层,分别与心肌梗死及不稳定性心绞痛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均有显著性差异。将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D-二聚体升高水平进行比较发现心肌梗死D-二聚体明显高于不稳定性心绞痛,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明确心功能分级的心血管患者共293例,统计分析发现心功能III、IV级的患者D-二聚体升高水平明显高于心功能I、II级。心功能IV级患者D-二聚体水平增高最为显著,与其它各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⑨D-二聚体升高的骨折患者中,多发骨折患者D-二聚体升高水平最明显。通过比较发现,D-二聚体升高程度依次为多发性骨折>胫腓骨骨折>股骨骨折>脊柱>上肢骨>足部>眶壁。结论:1、多种疾病可引起D-二聚体升高。2、肺癌患者D-二聚体水平较肺炎患者升高明显。3、卵巢良恶性肿瘤D-二聚体升高水平有明显差别。4、D-二聚体升高水平有助于肠息肉与结直肠癌之间的鉴别。5、D-二聚体升高水平与炎症病变轻重程度相关。6、各种疾病D-二聚体升高值的确定尚需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