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和反全球化思潮的兴起,国际生产分工逐渐片段化,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深化已成为各国布局全球战略时不可忽略的因素,而引进外商直接投资被看作是向更高的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重要手段。金融危机后,制造业愈发成为实体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但当前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重挤压,因此对于制造业发达的浙江省来说,如何有效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值得深究。基于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和反全球化思潮的兴起,国际生产分工逐渐片段化,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深化已成为各国布局全球战略时不可忽略的因素,而引进外商直接投资被看作是向更高的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重要手段。金融危机后,制造业愈发成为实体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但当前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重挤压,因此对于制造业发达的浙江省来说,如何有效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值得深究。基于此,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本文进行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省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研究。首先对国内外文献梳理发现,现有文献在研究上相对有更多可以补足的空间,尤其是大多数研究主要涉及全球及国家层面,较少在省级层面进行探讨。其次定性分析了影响机理,认为正面促进为资本、示范模仿、人力资本、竞争和关联效应;负面危害为产能过剩、挤出效应和低端锁定。在此基础上结合浙江外商直接投资和制造业的发展表现,利用贸易竞争优势指数测算得到整体和不同角度下的浙江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明确发展技术密集型和高技术制造业的必要性。通过因子回归联合分析法实证分析,进一步检验外商直接投资与浙江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关联性和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外商直接投资和浙江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其能够通过资本效应、示范模仿效应、人力资本效应、竞争效应和关联效应提高浙江省制造业产品附加值,优化省内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有利于浙江省制造业不断嵌入全球价值链上游。(2)劳动生产率、资本强度、人力资本、制造业生产总值和研发投入均能够促进浙江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有效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发展上述因素,能间接带动浙江省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最后,基于结论提出建议如下:充分利用资本、示范模仿和竞争效应继续引进优质外资来提升技术水平,积极引进人才来发挥人力资本效应,并推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来发挥关联效应。
其他文献
当前,我国正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但仍然存在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的问题,缺乏核心竞争力导致我国制造业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伴随着人口红利比较优势的消失,国家提出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高素质人力资本占比不断增加,“十四五”规划纲要更是明确提出未来5年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10.8年上升至11.3年、到202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至60%等目标。那么,人力资本的调整和转变对制造业全
近年来,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国家越来重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此外民营企业已逐年成为中国企业OFDI的主力军。考虑到合理的区位选择是企业成功走出去的前提,且区位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东道国制度质量的影响,故探讨民企在基于不同投机动机下受不同发展水平的东道国制度质量的影响存在哪些差异。由于对制度的探讨主要从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大层面出发,本文主要基于正式制度展开讨论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发展势头尤为突出,已经历了连续16年的飞速增长,至2019年底,OFDI投资净额达到1369.1亿美元,是2003年的48倍。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与之相伴而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亦引起了多方关注;相应地,环保政策的力度也不断增强。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象征着我国的环境
随着我国企业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跨国并购成为企业快速扩张的重要方式,但跨国并购面对的较为复杂的环境,跨国并购如何快速实现企业成长成为研究热点。成功的并购是促进企业成长的快速途径,而企业通过并购获得目标企业的控制权和资源,并不必然会促成企业的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就是能力的整合。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动态能力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基于动态能力视角,主要运用文献演绎法和实证检验法对20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口的增加,水资源越来越成为各国之间竞争的重要战略资源。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经济又在快速发展,国内的人均水资源含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我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的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水资源对我国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虚拟水贸易通过向他国进口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可以实现区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虚拟水及虚
长期以来,对外贸易都是我国创汇的重要支柱,高额贸易顺差的背后是我国强大的出口贸易。在国际舞台上,我国始终扮演着加工制造的产业角色,并且加工出口的产品也逐步摆脱了质量低劣的标签,获得了世界各国的高度认可。中国出口贸易以加工贸易为主,其中占比最大的是装备制造业,该产业出口的典型特征为先进口,后出口,即先进口生产产品所需要的零部件,再利用国内的劳动力优势等对产品进行加工或组装。该种出口模式导致我国的国际
中国高铁极大压缩了区域间的时间和空间经济成本,对中国的区域经济增长格局带来了深远影响。随着以区域整合为主要目标的高铁网络不断完善,高铁开通对于不同类型区域经济的差异化影响逐渐显现。新经济地理学理论认为,贸易成本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差距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政策支持以及地理优势等优越条件使得东部沿海地区吸引了经济要素和人口等的集聚,这一方面促进了东部地区的繁荣,另一方面也扩大了区域经济增长差距。因
对外开放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和一项长期的发展战略,现阶段,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中国经济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开启经济发展新常态。同时,国际社会贸易保护主义日趋严峻,亟待从寻求国内经济增长新动力和助推构建高标准国际经贸准则两方面齐抓并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此新形势背景下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我国已经分6批次,共批准设立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为不断提高自
近年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日益提高,对外贸易规模的逐步扩大,进出口贸易中对于人民币结算的要求也日渐提升。货币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尺度之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积极推动签署人民币货币互换协议,用以维护地区金融稳定、促进双边贸易与投资以及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这是中国经济与对外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货币互换为人民币执行国际贸易计价结算货币职能、推动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以及
自2013年国家“一带一路”对外发展倡议出台后,我国中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借着“一带一路”的东风乘势而起,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贸易往来越来越紧密。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对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集装箱海铁联运作为对外贸易中一种常见的中长距离运输方式,是中西部内陆地区与东部沿海口岸相互连接的重要纽带,反之对外贸易也是促进集装箱海铁联运不断发展的催化剂。集装箱海铁联运与对外贸易之间是否存在不协调、不互动的发展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