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伤时之作”艺术表现手法探析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mesfo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经》作为我国诗歌史上无法超越的诗歌经典,在艺术手法的创作上是极具特色的。相比较而言,紧随其后出现在汉代的《古诗十九首》,在承继《诗经》艺术表现手法的同时又有所开拓发展。因而,对两部作品的艺术手法进行比较分析是深入研究诗歌发展进程的重要内容,不仅利于我们对于两部作品进行细致的把握,更对我国诗歌史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为探讨《诗经》与《古诗十九首》的伤时主题作品在艺术手法上的承继与发展,我主要搜集了两部作品主题方面的材料,包括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历朝诗话中关于两部作品主题的讨论,以及近当代的学者专著等等相关成果,立足文本分析,在分析研究资料的过程中,略有两部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上浅薄的思考,写就了该篇论文。我主要尝试通过《古诗十九首》与《诗经》的伤时主题作品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的对比,探析《古诗十九首》对于《诗经》的艺术手法的承继与开拓发展,立足于承继基础上的开拓发展。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第一是在章法结构上的区别,主要阐述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与《古诗十九首》中的五言诗的利弊及创新;第二是分析伤时作品涉及的时间概念与主题表达的关联;第三是就两组诗歌最为重要的部分——“抒情”艺术的阐述。最后一章明确两者的承继性及开拓性,得出《古诗十九首》对于以《诗经》为代表的前代典范诗作的艺术手法有所开拓的结论。
其他文献
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要坚持以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坚持应用性原则、教研相长的原则、产教融合原则,改革教学内容,构建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
室内覆盖是为了进一步保证移动通信服务质量,本文以一个WCDMA网络工程为例,介绍室内覆盖系统设计思想和方案,最后通过测试数据分析得到了一定优化效果。
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多,如何能有效的管理学生成绩信息,建立一套适合本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是各高校数字信息建设所必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设计了基于SSH2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可
为适应煤矿管理及安全生产的要求,结合煤矿生产实际,开发了一种基于射频识别的人员考勤系统,该系统具有性能稳定、人员识别率高、误码率小、使用方便、成本低等特点,对于煤矿安全生产和管理,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基于射频识别技术,文中给出了人员考勤装置的设计。为了完成考勤功能,选择PHILIPS公司的Mifarel射频卡作为考勤卡,并设计出了相应的读卡器,开发了考勤管理软件。同时,运用虹膜识别技术,在对人员考
本文简要介绍了台阵数据处理中常用的两种方法——波形聚束法和f-k分析方法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对如何利用聚束和f-k分析这两个台阵数据处理重要技术来有效检测、识别和关联
比较、分析了形位公差带的变动方向和延伸方向,阐述了形位公差带四要素与公差带变动方向相结合对分析理解形位公差的意义.
本文分析和探讨了职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方法,并提出通过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学校各部门的作用,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道德、人格修养,加强学生综合能力
我国经济近年来保持了稳定快速的增长,人均可消费性支出快速增长,特别是在城市,群众的物质生活更加丰富,同时由此带动的体育需求也进一步扩大,社区体育在我国实践30年以来,有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行业效率提升以及产业升级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法宝。本文实证检验了流通增效、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升级对不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学校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越来越重视。本文就中职新课程理念下的班主任德育工作,进行研究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