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的兴衰不仅涉及经贸问题,更关系粮食安全和国家战略物资保障。党和政府支持有条件的农业企业发展海外经营,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农业对外直接投资增速明显,但相对其他行业,农业投资市场份额极小。国内立法缺失,保险保障机制不完善,投资主体法律意识薄弱,风险防范及风险应对能力不足,加上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及文化各异,及东道国非政策性法律障碍,中国农业海外经营拥有很大发展空间的同时也伴随一定的法律风险。资料表明,中国农业在全球的区位分布有一定的规律,通过归纳主要投资东道国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国家法治环境评级,研究投资中的法律风险,提出防范建议,可助力“走出去”的农业企业走的远且走的稳。本文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透析海外农业投资区位选择中东道国法律风险。首先,基于中国农业视角,归纳理论,界定概念,汇总风险因素,分析全球分布特征。其次,参考并改良国内外风险评级机构及已有文献的评级方法与指标架构,建立符合中国农业ODI特色的东道国法治环境评价体系。通过分析选取中国已经或将来可能进行农业投资的51个国家作为研究对象,并加入中国进行对比,故东道国样本为52个国家。国家数据通过搜集世界银行、商业部等权威机构公布的报告,从深度和广度两个层面选取16个评价指标,评级方法采用更加客观可信的熵权法和功效函数转化为百分制法,计算得出52个国家的法治环境评级得分。而后运用SPSS计量软件将研究对象聚类,进一步探究得分和指标表现下的风险因素。最后,结合农业领域海外投资的一个典型案例透析企业遭遇法律制裁的风险点,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防范法律风险的政策建议。研究发现,东道国的法治环境得分与国际各大评级机构的结果趋同,发达国家的法治评价普遍优于发展中国家,差距较大的是政府有效性、清廉指数、法律权利力度指数等,特别是产权保护指标,得分较低的国家有很大的改善空间,与其他指标表现趋势不同的是环境政策指标,研究发现法治环境得分越高的国家对环境议题越重视,而制度越不健全的国家环境政策越宽松,因环境保护遭遇法律制裁的几率越小。中国农业的区位选择上,整体趋于法治环境优良的地区,但基于资源导向性和地理临近原则,仍会选择在法治环境不佳的国家投资,法律风险级别较高,营商环境不佳。为防范法律风险,企业投资区位选择时可参考遵循先临近国家,再到远一点的发展中国家,而后进军发达国家的次序,建议优先选择法治环境优良、风险级别低的国家。若东道国属于法治环境评级中的第一类国家,应特别注重环境保护和治理;若为第二类国家,一要遵守当地法律合规经营,重视劳工权益保护和产权规范,二要尊重当地风俗文化,履行企业义务,用当地的思维方式和经营理念进行属地管理;若为第三类国家,法律风险极高,涉及法律纠纷的各方面因素均应注意,同时做到预防投诉、积极应诉、争取胜诉。政府支持方面,一是尽量补充立法,细化海外投资法,二是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三是完善法律服务,构建海外投资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