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族群符码为核心,以当代三个不同时期的土家族作家孙健忠、蔡测海、田耳的创作为中心,对60年来土家族作家文学作历时性描述和研究。重点探讨了孙健忠、蔡测海、田耳小说中建构土家族族群符码的不同体现,分析了其中的原因,从整体上对当前土家族作家文学创作的得失及其走向作了较深入的思考。总之,本论文力图通过较为系统的研究,充分揭示当代土家族作家文学的历史发展,正确把握整个土家族作家文学的发展趋势、观念变化等。孙健忠等20世纪50至60年代的土家族作家,他们建构土家族族群符码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即通过对土家族地域风光的描画、民俗风情的展现、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对土家族民族精神的弘扬、历史文化的追溯、本民族语言的自觉运用等显性和隐性土家族族群符码的张扬,表达了建构土家族族群符码的强烈愿望。以蔡测海为代表的20世纪70至80年代的土家族作家,则对土家族族群符码的建构表现出了某种程度的困惑。他们主要通过在文本中传达从民族传统中“出走”与“回归”的游移意向,即从呼唤“出走”,到质疑“出走”,最后指向“回归”,集中表达了这一代作家对本民族落后文化的批判、反省,对民族发展前景的忧虑以及最终对本族群符码新的体认。这样的文学书写传达了作者文化身份定位的焦虑,表达了他们建构土家族族群符码的游移与困惑。田耳等世纪之交的土家族作家,体现出了一种新的建构土家族族群符码的趋势。这一代年轻的土家族作家正在淡化自己少数民族作家的身份,他们不是从本民族,而是从整个人类和社会的高度来审视当下土家族人民的生存样态,采取世俗化与寓言化的书写形式,反映湘西甚至整个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面临的诸形势,表达出转型时期人的普遍生活心态、精神理念。这是一种超越族群符码的写作姿态,可视作对土家族族群符码重构的体现。这一代作家笔下显在的民族符码看似减少了、淡化了,但潜隐的民族精神、民族心理无处不在,诸如本民族独特思维方式的表露,土家地区方言的呈现等。以上三代土家族作家在族群符码建构方面所呈现出来的差异,有着不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结合这种不同的背景,探究少数民族作家文学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揭示其中的不同价值和规律,具有特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