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10年中国城镇化空间发展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524656810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地级单元层面的中国城镇化空间差异入手,对造成这种差异的格局演变特征进行研究。除整体格局特征外,以地级单元为基础,对我国省区层面、地带层面的城镇化空间发展特征进行了分层次研究,对不同地区城镇化的发展特征进行了界定,对城市群在区域城镇化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分析,基本解释了新世纪前十年我国城镇化空间格局形成与演变的原因。研究表明,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空间差异由上世纪的南北差异变为东西差异,这种差异客观并将长期存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中西部快速发展的空间格局促使中国城镇化的空间差异呈逐步缩小。空间格局演变方面,全国呈“东部领头、中部崛起、西部追赶、东北滞缓”的发展特征,空间发展速度的差异是格局演变的根本原因。对不同基础条件地级单元城镇化发展的速度研究也是本文的重点之一,研究揭示了处于不同城镇化发展阶段的地级单元发展速度快或慢的原因,为今后因地制宜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选择提供了基础支撑。在研究过程中,论文采用了“动静结合”、“绝对相对结合”两个结合的研究思路,较为全面的反映了中国城镇化空间发展这一宏观现象的本质特征,取得了许多较为新鲜的结论。其一,中国城镇化的空间差异在绝对水平缩小的同时,相对差异则显现出省内地级单元间差异有所加剧的特征;其二,中国城镇化的空间格局从静态水平上,东北、东部、中部部分地区是城镇化发展的高低逐级向内陆递减;然而从动态发展来看格局发生鲜明变化,临近东部沿海地区的第二圈层飞速发展,而中部地区、部分西部地区也在不同的时间段取得了阶段性发展,东北地区则发展缓慢;其三,中国城镇化的影响因素中,从静态水平指标来看经济发展、工业化仍然是主要推动力,然而从动态发展指标结论略有不同,不同类型城市的主要影响因素也有所不同。这些结论较好的补充了当前关于城镇化发展的研究成果。最后,论文对未来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提出了“全面发展、质速并重、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城乡均衡、强化基础”的理论建议。
其他文献
<正>广播在我国的传媒史上曾辉煌一时。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电视媒体的出现和普及,广播的听众锐减,广播逐步由“一枝独秀”转为弱势”媒体。当时就曾有人预言:广播媒体
【目的】杜仲为雌雄异株多年生木本植物,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与经济价值,其利用价值因植株性别而异,尤其是杜仲胶含量及其他次生代谢产物在雌雄植株中都存在差别,但杜仲在开花
以万盛风景区为研究区域,从风景区的旅游承受能力出发,对旅游环境容量、旅游生态容量、旅游空间容量和旅游生活环境容量进行了定量的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开发万盛区
介绍了制成螺纹插装式的电比例阀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目的:在矿难病人中采用营养支持对预防再喂养综合征发生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对20名矿难病人进行营养风险筛查以及再喂养综合征风险评估;采用肠外营养、肠内营养支持及膳食
基于有关数据与信息,本文就大家关心、担心的电磁辐射及安全健康问题做了点分析、介绍,旨在让大家科学地认识、理解电磁辐射及相关问题.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给当代中国社会带来了全面而深刻的变化。一方面,经济得到快速增长,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另一方面,相关的矛盾
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组织结构一般特征的分析,提出以人为核心,用权变观设置企业组织结构。
篇章关系分析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在篇章分析领域,篇章是指由一系列语义上连贯结构上衔接的论元,经过结构化组织形成的自然语言文体。其中,论元是具有独
选择桂林尧山14种常见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叶干质量(DW)、叶面积(AR)、叶干物质含量(LDMC)、叶厚度(TH)和比叶面积(SLA)等叶片性状因子,探讨不同植物适应土山生境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