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地级单元层面的中国城镇化空间差异入手,对造成这种差异的格局演变特征进行研究。除整体格局特征外,以地级单元为基础,对我国省区层面、地带层面的城镇化空间发展特征进行了分层次研究,对不同地区城镇化的发展特征进行了界定,对城市群在区域城镇化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分析,基本解释了新世纪前十年我国城镇化空间格局形成与演变的原因。研究表明,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空间差异由上世纪的南北差异变为东西差异,这种差异客观并将长期存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中西部快速发展的空间格局促使中国城镇化的空间差异呈逐步缩小。空间格局演变方面,全国呈“东部领头、中部崛起、西部追赶、东北滞缓”的发展特征,空间发展速度的差异是格局演变的根本原因。对不同基础条件地级单元城镇化发展的速度研究也是本文的重点之一,研究揭示了处于不同城镇化发展阶段的地级单元发展速度快或慢的原因,为今后因地制宜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选择提供了基础支撑。在研究过程中,论文采用了“动静结合”、“绝对相对结合”两个结合的研究思路,较为全面的反映了中国城镇化空间发展这一宏观现象的本质特征,取得了许多较为新鲜的结论。其一,中国城镇化的空间差异在绝对水平缩小的同时,相对差异则显现出省内地级单元间差异有所加剧的特征;其二,中国城镇化的空间格局从静态水平上,东北、东部、中部部分地区是城镇化发展的高低逐级向内陆递减;然而从动态发展来看格局发生鲜明变化,临近东部沿海地区的第二圈层飞速发展,而中部地区、部分西部地区也在不同的时间段取得了阶段性发展,东北地区则发展缓慢;其三,中国城镇化的影响因素中,从静态水平指标来看经济发展、工业化仍然是主要推动力,然而从动态发展指标结论略有不同,不同类型城市的主要影响因素也有所不同。这些结论较好的补充了当前关于城镇化发展的研究成果。最后,论文对未来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提出了“全面发展、质速并重、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城乡均衡、强化基础”的理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