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诱导多能性技术(inducedpluripotecytechnology)已经成为了细胞增殖、分化、发育机理研究和再生医学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目前,诱导干细胞的研究已经形成诱导技术改进,体细胞重编程机理研究以及基于iPSCs的临床药物筛选和再生医学研究三个领域。随着重编程机理研究的深入,不断有研究者提出,体细胞在被重编程过程中可能存在可进一步多向重编程的中间状态。为此,本研究旨在通过选取相关表观遗传重编程因子Aicda,间充质上皮转换核心调控蛋白E-cadherin以及母源性基因Glis1替换核心重编程因子,探讨他们对于体细胞可重塑中间态建立的影响。本研究首先利用慢病毒载体体系,将小鼠重编程因子Klf4、Sox2、Oct4和c-Myc导入表达绿色荧光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中,成功获得了小鼠诱导多能性干细胞,C57-EGFP-4FiPSCs。进一步检测显示,该细胞的特性明显类似于胚胎干细胞。其表达干细胞多能性基因,在体内外分化形成畸胎瘤和类胚体,并能够向三个胚层分化,经囊胚注射后C57-EGFP-4FiPSCs能够获得嵌合小鼠。进而,利用该技术体系,将Aicda、E-cadherin、Glis1整合入重编程系统中,分析这些因子对于重编程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重编程早期,Aicda的加入显著影响干细胞样细胞克隆的形成。当从重编程因子组合中移除Aicda后,使用Klf4、c-Myc、E-cadherin、Glis1四种因子诱导可形成形态明显类似于干细胞的重编程中间态细胞(KMGE-prCs)。分析显示,尽管有类似于干细胞的形态特征,但是他们不表达AP、Oct4、Sox2、Nanog多能性基因,仅表达SSEA-1,但是KMGE-prCs能够在体外形成类胚体,并可向外胚层和中胚层分化。进一步研究这类细胞是否可继续被重编程显示,当使用PD0325901、CHIR99021、A-83-01三个小分子化合物处理后,细胞形态和多能性因子的表达并没有明显变化,但形成类胚体后,三个小分子共同处理的细胞能够显著分化为三个胚层。因此,本研究所获得的KMGE-prCs部分重编程细胞具有明显的可塑性,可继续被进一步重编程。在随后的工作中将对KMGE-prCs进行全面的重编程能力的分析,并以该细胞为模型,深入分析体细胞重编程的分子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