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市值管理是在中国股市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逐步实现股份全流通的背景下产生的,是西方价值管理在中国股市的发展和延伸。上市公司的所有股东都可以通过股票市值的增加获得较高的溢价,上市公司的目标从利润最大化转向市值最大化,市值最大化成为企业管理层努力的终极目标。2014年5月9日,新“国九条”明确提出“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市值管理已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上较为热门的话题与管理实践。但是,在内地资本市场中市值管理正经历合法概念被非法滥用的境遇。市值管理可以是上市公司进行价值管理的利器,也可以成为上市公司进行股价操纵、扰乱资本市场的工具,因此,本文有助于全面和正确地认识当前中国资本市场出现的市值管理困惑,以及“伪市值管理”和真正的市值管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我国现有文献的关注主要是从市值管理本身出发,研究市值管理的内涵、影响因素、模式与框架、绩效评价体系等,有大样本数据研究也有案例研究,让我们了解了市值管理的发展,市值管理的运用对上市公司面貌的改善以及怎样从价值创造、价值经营和价值实现三个角度更好地践行市值管理。因此,本文在正确解读市值管理的目标和意义的基础上,正视我国市值管理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以案例分析为主,重点分析假借“市值管理”之名行“灰色操作”之实的具体操作行为。本文从主要表现形式、重点行为的选择时机和市场表现三个角度构建框架,对比分析真正的市值管理和伪市值管理(名义市值管理,实则股价操纵)存在哪些不同点,从而概括总结出一些判别标准,供利益相关者参考。本文研究表明,从市值管理的主要表现形式来看,真正的市值管理主要表现为价值创造、价值经营和价值实现三个方面。而“伪市值管理”常常以“PE+上市公司”投资模式进行,迎合市场偏好而发布并购方案,违规披露、内幕交易等多种违法行为交织混杂在一起,并且行为目的单一,行为周期短。从上市公司选择进行市值管理的时机来看,真正的市值管理常常从国家政策或者行业内部发展方向带来的机遇或挑战入手。“伪市值管理”一般会挑选大股东大量限售股接近解限售时,或者公司经营不善,想要把上市公司当壳资源卖掉的时候进行所谓的市值管理,其实主要就是拉升股价。从市值管理前后市场表现来看,上市公司的股价常常会有被低估或高估的时候,市值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引导公司股价上下波动,以匹配其内在价值。“伪市值管理”往往只会导致股价的大幅波动,因为没有内在价值的支撑,大幅上涨以后随之而来的就是股价迅速跌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