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式模仿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受到理论界与实践界的普遍关注,但以往研究多以不同企业的横向比较为主,缺少对企业如何通过创造式模仿获得持续性创新能力的动态分析。针对学界缺乏此类研究的现象,本文通过纵向案例研究,尝试分析企业如何通过跨界的创造式模仿,来形成持续创新能力形成的动态演化过程。本文选取睛姿——一家在十年间连续实现三次创新的日本企业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睛姿的创新能力,均以跨越地域、跨越行业的模仿为起点:第一次创新,是模仿服装企业优衣库的摇粒绒产品,创造性地将产生于服装行业的SPA模式引入眼镜行业,以低价格高质量的眼镜一举成名;第二次创新,同样模仿优衣库,研制出了护目镜、轻量型眼镜等功能性眼镜,打破了只有视力不好才戴眼镜的常识,不过本次灵感来自不同的发热保温系列产品;第三次创新模仿苹果企业,研制出一款智能眼镜,可通过监视眼睛移动来分析用户的健康状况。睛姿的首次创新尚可被轻易模仿,但第三次创新时已经不是普通的眼镜商可想像或模仿的了,可见企业创新能力已经实现进化。基于案例分析得到的主要结论包括:首先,静态地观察每次创新发现,创新过程中,跨界模仿可以成为一种有力的刺激因素或者有效手段。这种跨界模仿的发生,通常基于由抽象化、类比识别、匹配三个阶段组成的类比思考过程。尤其,抽象化阶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创新程度的高低,抽象化程度越高创新程度也就越高;其次,动态地观察一次创新与下一次创新之间的关系时发现,创新过程并非都是按照周详的计划发生,而是一个受到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的、偶然性偏高的过程。但是,企业不应听天由命,而应通过各种措施,主动提高偶然要素的发生机率,把偶然转化为必然。这些努力和措施,也就是本文提出的事后学习能力,指对一次创新的经验进行企业自己的理解和组合,将其内化在组织内部的能力。具备这一特殊的事后进化能力,企业便能持续地引起下一次革新,形成持续创新能力。通过上述研究,本文对企业如何形成持续创新能力提出了以下建议。第一,企业应该重视自发创造创新契机,比如通过“产学合作”“跨行业合作”等方法,使创新中的偶然因素成为必然。第二,企业家在面临巨大危机时,应该意识到这也是转换思路、实现创新的转机。第三,企业必须注意不同创新阶段的价值主张,是否有连贯性,并且与企业总体价值理念一致。第四,除此之外,企业可以通过“养成密切广泛关注其他行业动态的习惯”,“有意识地录用其他行业人材的招聘方针”等等,保持组织的多样性和活力,主动提高跨界模仿的可能性,创造利于创新的组织环境。最后,正如案例研究容易出现的问题一般,本文主要的不足之处,也在于缺少理论的普遍性和一般性。今后可以通过类似案例的收集和深入调查,探讨和提出更具有普遍性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