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是以不同的碳负极材料为主体,采用球磨、弱氧化、洗涤等方法前期处理,运用XRD、SEM、TG-DTA、循环伏安法、蓝电仪等方法测试碳负极材料的固有特性,并以此比较分析各种材料的充放电特点。由于首次充放电过程中在电极表面容易形成SEI膜(固体电解质界面膜),覆盖在电极材料表面,为了了解SEI膜和放电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充放电测试及循环伏安法进行分析。 活性物质、炭黑和PTF E 的配比影响到材料的充放电容量、平台、曲线、循环等。采用两种材料(H787和DL727 )按照设定方案分别进行实验,通过一系列实验发现活性物质、炭黑、PTFE 的混合比例为84:10:6时,电极材料有最佳的充放电特性,首次充放电特性都优于其它比例。其中在0.1C二次放电、0.5C首次放电、1C放电时,H787 和DL727两种材料的放电容量分别为351.13mAh/g,182.33 mAh/g,67 mAh/g,222.10mAh/g,142.33 mAh/g,102 mA h/g。 鉴于目前材料的特点我们只对材料进行粉碎、弱氧化初级处理。首先通过一系列试验找到合适的球磨条件和弱氧化条件对材料进行处理。由于弱氧化分气相和液相氧化,因此分别进行了比较试验。研究发现在空气氛围下,温度为600℃,氧化时间为1h时,材料气相氧化后的各方面性能较佳;用含量为30%的双氧水,在磁力搅拌器中搅拌5h时,材料液相氧化的性能较佳;对比各种氧化和没有氧化过的材料发现,氧化过的材料首次充放电的不可逆容量明显降低。 最后通过比较天然石墨、人造石墨、中间相炭微球等不同材料的首次充放电曲线以及放电特征,发现中间相碳微球的首次放电平台较为平,电压平台主要在0.1V以下,首次放电效率达到88.09%,不可逆容量也较低,只有50mA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