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这使员工持股计划作为协同推进国企改革的一种方式走进了大众的视野。2014年6月,证监会颁布了《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指导意见》,为我们研究员工持股计划与上市公司绩效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虽然国内外学者对员工持股计划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并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短期绩效(市场公告效应),对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长期绩效和员工持股计划方案要素设计的合理性少有研究。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员工持股计划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以下探讨:一是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后的短期市场公告效应是怎样的?二是员工持股计划作为一种长期激励制度安排,其本身及构成要素与长期绩效的关系是怎样的?本文应用双因素经济论、信号传递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管理层权力理论,对员工持股计划影响公司绩效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具体来说:员工持股计划通过授予包括管理层在内的员工股权,让员工拥有分享公司收益的权利,实现员工的利益与公司的利益的绑定。这种制度安排能够对管理层和员工产生激励作用,缓解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保证人力资本效用最大化发挥,提高公司绩效。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下列假设:(1)实施员工持股计划与公司短期绩效和长期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2)员工持股计划的持股比例与公司长期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3)员工持股计划的持股人数与公司长期绩效呈显著的负相关。(4)员工持股计划的持股期限与公司长期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5)在资金来源方面,相较于杠杆型,自有型的资金来源与公司长期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6)在股票来源方面,相较于“二级市场购买”,“非公开市场发行”的股票来源与公司长期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在短期绩效方面,本文以2014-2019年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792起事件为样本,利用事件研究法对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短期绩效进行研究。在长期绩效方面,本文运用多元回归方法,以2014-2017年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414起事件为样本,研究员工持股计划及方案要素对公司长期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能够对员工产生正向激励效应,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从而与公司短期绩效和长期绩效呈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对员工持股计划方案要素与公司长期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1)持股比例与公司长期绩效的相关关系为正,但并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根据规定公司整体员工持股计划的持股比例上限为10%,每个员工持股比例不得超过1%。且根据数据统计,现有实施持股计划公司的持股比例的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1.7%和1.3%,远远低于规定的比例上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激励效果;(2)接受激励的员工数量占所有员工人数的比重越高,员工之间的搭便车心理和管理层之间的串谋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越大,这导致持股人数与公司长期绩效呈显著的负相关;(3)员工作为公司的利益共同体,与公司共同绑定的时间越长,所承担的风险越大,越能发挥员工持股计划的激励作用,因此持股期限与公司长期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4)本文将不包含“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借款”及“向第三方融资”的资金来源定义为自有型,否则为杠杆型。自有型员工持股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员工自有资金和薪酬,这不仅促使员工为了自身利益更努力的工作,而且向外部投资者传达出了利好的信号,因此其与公司长期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5)本文将股票来源分为非公开发行和二级市场购买,非公开发行股票与公司长期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这是因为非公开发行的锁定期更长,且内部人和高净值机构持股更能向外部传达公司未来发展前景良好的信号。并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激励作用显著低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文章的创新之处在于:(1)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研究发现员工持股计划与公司短、长期绩效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大多数文献将员工持股计划作为一个整体,忽略了方案要素的设计的合理性。本文从员工持股计划的持股比例、持股人数、持股期限、资金来源和股票来源入手,系统地研究了员工持股计划方案要素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完善了员工持股计划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为了提高上市公司的绩效,在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时,要加大员工持股计划的比例,控制好员工持股人数,有针对性地对公司员工进行激励,延长有效期,在资金来源方面,选择自有型的资金来源,在股票来源方面,选择非公开发行股票来源,这将对员工持股计划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