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卵巢病变中囊性、实性成分的DWI信号强度值及ADC值对于卵巢病变定性诊断价值;分析卵巢病变囊性成分的DWI信号强度值及ADC值对于不同性质囊液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2月经妇科B超或盆腔CT检查后诊断为“卵巢肿瘤”于我院妇产科就诊,并于检查后一周内进行手术,有明确组织病理结果的病人。按照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符合条件的病人42例,其中良性22例,包括11例浆液性囊腺瘤,6例粘液性囊腺瘤,4例附件炎性病变以及1例良性Brenner瘤;恶性20例,包括10例粘液性囊腺癌,7例浆液性囊腺癌,2例子宫内膜样癌以及1例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所有病人于术前行MRI检查,包括常规MRI(横轴位T1WI,横轴位T2WI,横轴位SPAIR,)及横轴位DWI(b=0,800s/mm2)。扫描后将图像传至Philips后处理工作站,在Philips Extend Workspace软件上,将DWI(b=0,800 s/mm2)图像生成ADC图。参照T1WI、T2WI及SPAIR图像,辨别肿瘤的囊性部分及实性成分,在b=800 s/mm2的DWI图像上选取ROI,测量DWI信号强度值,再将ROI复制到同层面ADC图上,测量ADC值。以组织病理结果为标准,将囊性部分、实性部分分别分为良性组及恶性组。首先,根据常规MRI形态学表现对每个病人的卵巢病变做出定性诊断,并与病理结果对比,并计算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其次,分别比较卵巢病变囊性部分的良、恶性组及实性部分的良、恶性组之间dwi信号强度值及adc值的差异,利用roc曲线得出诊断卵巢良、恶性病变的最佳阈值。再次,根据组织病理结果,将囊性部分分为粘液性、浆液性、炎性三组,比较三组间dwi信号强度值、adc值差异;最后,分别比较浆液性组的良、恶性之间、粘液性组的良、恶性之间囊性部分dwi信号强度值、adc值是否有差异。结果:(1)常规mri征象对于恶性卵巢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45.5%,阳性预测值为61.3%,阴性预测值为90.9%;(2)卵巢病变的囊性部分良、恶性之间dwi信号强度值及adc值分别为141.90±49.50/2.34±0.53×10-3mm2/s、126.14±33.50/2.50±0.25×10-3mm2/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卵巢病变的实性部分良、恶性之间dwi信号强度值及adc值分别为143.46±24.09/1.65±0.1610-3mm2/s、203.85±46.83/1.2±0.16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当dwi信号强值取阈值为159.4时,鉴别卵巢病变良恶性的敏感性为88.5%,特异性为83.3%,曲线下面积为0.888;当adc值取阈值为1.42×10-3mm2/s时,鉴别卵巢病变良恶性的敏感性为92%,特异性为91.7%,曲线下面积为0.973;(5)浆液性、粘液性、炎性三组卵巢病变囊性部分dwi信号强度值及adc值分别为98.9±22.62/2.69±0.14×10-3mm2/s、156.73±31.52/2.35±0.26×10-3mm2/s、197.92±24.02/1.29±0.15×10-3mm2/s,组间比较,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dwi信号强度值:炎性>粘液性>浆液性,三组的ADC值:炎性<粘液性<浆液性;(6)浆液性囊腺瘤、浆液性囊腺癌囊性部分DWI信号强度值及ADC值分别为98.12±23.38/2.70±0.16×10-3mm2/s、99.01±23.04/99.01±23.04×10-3mm2/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粘液性囊腺瘤、粘液性囊腺癌囊性部分DWI信号强度值及ADC值分别为171.32±31.95/2.32±0.26×10-3mm2/s、142.87±24.61/2.47±0.16×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肿块实性部分的DWI定量参数对于肿块良恶性的鉴别有重要作用;卵巢肿块囊液的水分子扩散程度与肿块良恶性关系不大,而与囊液的性质有关;DWI定量参数对于卵巢肿块囊液性质的鉴别有一定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