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聚落遗址人地关系研究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cade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郑洛地区地处中原腹地,夏商周三代都城之所在,也是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发源地。对郑洛地区史前聚落遗址人地关系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本文利用多种空间数据挖掘技术对郑洛地区遗址所在的地貌、土壤、坡向、坡度和高程等环境驱动因子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构建郑洛地区史前聚落遗址人居环境指数模糊综合评价体系,并且对遗址与河流的关系也进行了详细的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史前人类对低丘陵地貌类型遗址的选择度不断下降,对黄土梁塬、褐土、东南坡向、900-1200m高程范围遗址的选择度由少变多,对黄土台塬地貌类型、两合土、越平缓的坡度、0-300m高程范围遗址的偏向度一直处于较高水平。(2)除去河流因素,仰韶后期聚落遗址宜居度由最适宜到最不适宜共分为1-5级。综合等级1为西部山地型;等级2分布地众多,为四周-中心混合型;等级3为西北黄土型;等级4为中部低山-洪冲积平原型;等级5为东部台塬-阶地-平原型,各等级有其不同的自然环境特征。经仰韶后期与龙山时期的实际遗址数据检验,该聚落遗址人居环境指数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发现遗址的准确率较高。(3)总体来说,史前人类居址对河流的依附程度渐渐降低。从数量角度,遗址密度随离河距离的增加先变大后减小;从时间角度,遗址离河距离在总体上呈现先由近及远,后由远及近的规律;从空间角度,仅考虑水源因素的遗址宜居度等级在卢氏县案例中垂直于洛河两岸在西北-东南方向呈线状变化,在1:400万水系的郑洛地区案例中呈放射状变化,1:25万水系郑洛区案例中无显著空间变化规律。
其他文献
从管网信息数据库管理的基本要求和数据共享的需要出发,对建立城市地下管网信息数据集元数据的必要性及建立方法、内容进行探讨.建立我国的元数据标准,是实现数据共享的关键.
土壤种子库是地面植被的潜在组成部分,是退化植物群落恢复的主要资源,在重塑和维持物种多样性以及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滇西北高原湿地纳帕海由于人为
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低地球轨道(LEO)环境中的原子氧(AO)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AO对空间材料的侵蚀情况和目前地面模拟AO侵蚀的方法,同时详细阐述了对AO侵蚀的防护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