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业务多元化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从来没有确定的答案。学术界的普遍认为,业务多元化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导致资源浪费,分散企业精力,不利于企业绩效。企业想要获取持续发展,只得专注于少数行业。然而现实中,一些大型企业集团的蓬勃发展似乎与该理论相悖,业务多元化到底是否真会损害企业绩效,有待商榷。在中国,企业按照所有制结构可以被划分为:(1)民营企业、(2)中央国有企业、(3)地方国有企业三类,这三类企业的业务多元化与企业绩效很可能会呈现出不同的关系,其背后的作用机理也将存在较大分歧。然而,现有的文献在探究业务多元化与企业绩效的相互作用时,尚未对企业属于地方国有企业还是中央国有企业进行区分,这就忽略了二者的多元化决策及对应的绩效差异。因此,本文将国有企业中的地方国有企业和中央国有企业分开探讨,纳入研究体系中细化分析,不仅运用实证研究方法逐一指出了它们的多元化及绩效的现有状况,还对现象分别做出了解释,并且运用实证研究,对解释做出了验证,这也是本文的创新所在。文章以多元化和企业性质为切入点,以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提出假设——实证分析——解释结果——实证验证”这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企业性质、业务多元化与公司绩效的相互关系。首先,研究相关文献,梳理出多元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企业性质与多元化的关系等相关文献,从中提炼出变量的度量方法及实证方法。其次,对我国的多元化进程及现状进行了阐述,直观描述了我国民营企业、地方国有企业、中央国有企业的多元化演变进程,对不同行业,不同性质企业的多元化及绩效均值分别进行描述。接着,提出研究假设:假设一:地方国有企业的多元化水平高于中央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中央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多元化水平相差较小;假设二:中央国有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进行业务多元化经营会显著地降低企业绩效。然后,运用实证研究,对假设一一验证,并分别就中央国有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的多元化水平及多元化绩效做出了解释:中央国有企业的非主业投资受到了相比地方国有企业更早和更严格的限制,同时,由于其所处行业具有较强的垄断性,因此进入其他行业的动机较弱。当中央国有企业加大多元化程度,进入其他非高壁垒行业时,就会降低绩效水平。并且,中央国有企业的多元化伴随着相比民营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更大规模的雇员增长,所以中央国有企业的多元化水平显著低于地方国有企业,多元化会降低其业绩。地方国有企业由于承当了一定的政治功能,是政府干预当地经济的主要载体(赵惠芳,2015)具有强烈的规模扩张意愿。然而,在以GDP为考核基准的“晋升锦标赛”的激励机制下,企业对外投资受限。由于投资范围被局限于当地,专注于某一行业不可避免地会受制于区域内较为狭小的市场规模,所以只得通过多元化来实现规模的扩张。但地方国有企业这种并非出于企业发展需要,为了扩张规模而进行的多元化使得地方国有企业的经营决策发生扭曲,违背了经济效益原则,最终呈现出业务多元化对企业绩效的侵害。最后,本文指出了国有企业盲目追求多元化的危害,包括:企业大而不强,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产生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等,并且提出了对应的政策建议:如建立国有企业的现代管理制度,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呵护民营企业公平竞争环境,优化地方政府的政治考核指标体系,培养政府官员建立健康的政绩观等。由于研究水平有限,本文仍存在一些不足,较为突出的有:研究样本局限于上市公司、未对融资约束问题做出深入探讨,对行业、多元化、企业性质的分类较为粗糙。后续研究可以从细分行业、细分多元化、细分地方国有企业这三方面入手深入探讨,可能也会得出有意义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