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放化疗和序贯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来源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jswordi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放疗和化疗的综合治疗疗效优于单纯放疗,这一结论已经被多个Ⅲ期随机对照研究所证实。放化疗综合治疗的模式有同步放化疗和序贯放化疗,目前在美国和欧洲同步放化疗已被作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近年来多西紫杉醇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引人瞩目,其与放疗不同的结合方式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结果如何是大家所关注的问题。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比较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与序贯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作用,从而判断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可行性及其优势。 方法;共有52人进入本项研究,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25例病人采用了序贯放化疗,2004年12月至2005年11月收治的27例病人采用同步放化疗。52例均为ⅢA或ⅢB不能手术或不愿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人,均有细胞学或组织学诊断,无恶性胸水。治疗前血常规、肝功、肾功均在规定的标准范围之内,并且有影像学资料以备疗效评价。化疗采用标准剂量的DC方案即多西紫杉醇(泰索帝)75mg/m2第1天、顺铂75mg/m2第1天,多西紫杉醇应用前常规进行预处理,化疗共行4周期。放疗采用常规累及野连续照射,先前后对穿照射,剂量4000cGy后避开脊髓,总剂量为6300cGy/35次,每周5次。同步放化疗组中,放疗于第1周期化疗的第2天开始,化疗的第1、2周期采用28天方案,第3、4周期采用21天方案;序贯放化疗组中,放疗在化疗2周期后开始,化疗均采用21天方案。治疗结束后CT扫描评价疗效,所有患者均随访3月以上。 结果49人可进行近期疗效评价,疗效评价标准按照WHO疗效评价标准进行;有50人可进行毒副作用评价: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按RTOG/EORTC标准进行;化疗毒性按CTC3.0毒副反应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同步放化疗组中24人完成4周期化疗,而序贯组中23人完成。同步放化疗组和序贯放化疗组中接受放疗的患者分别为26人和24人,接受放疗剂量超过5400cGy分别为24人和22人。总有效率两组分别为76%和50%(P>0.05),完全缓解率两组分别为12%和4%(P>0.05),均没有统计学差异。3-4级的血液学毒性同步放化疗组发生率高,3-4级白细胞减少两组分别为66.6%和36.0%(P<0.05);非血液毒性,同步组3-4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为45.7%,序贯组为16%,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毒副反应如肺毒性、腹泻、恶心、呕吐则无统计学差异。同步组有1例在放疗6000cGy后出现原因不明的双肺间质弥漫性渗出性改变,导致严重的呼吸困难。 结论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是可行的,虽然放射性食管炎和骨髓抑制发生率均高于序贯放化疗,但患者可耐受。同步放化疗提高了肿瘤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但与序贯放化疗相比无统计学意义,有待于扩大病例进行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1)探讨应用孕妇血浆和血清中胎儿游离DNA进行X-性连锁遗传疾病非创伤性产前性别诊断的可行性。(2)定量检测孕妇血浆和血清中胎儿游离DNA含量变化,为产前筛查Downs综合征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safflower yellow pigment)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中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s,VEGF)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讨红花黄色素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机制,为此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实验依据,为糖尿病
目的:探讨近视性屈光不正患者调节和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状况。 方法:随机抽取门诊67名近视性屈光不正患者,男24例,女43例,平均年龄为24.4±4.3岁(18~35岁),对照组选取正视眼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