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章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基因启动子区2518位点和362位点多态性与脊柱结核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因启动子区2518位点和362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湖南地区汉族人群脊柱结核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在2004年12月至2010年12月间,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湖南地区汉族人群新发脊柱结核患者332例、新发肺结核患者334例、正常湖南地区汉族人群336例,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DNA直接测序法检测三组人群MCP-1-362位点和MCP-1-2518位点的基因多态性,统计各基因型和各等位基因频率,分析各基因型与肺结核、脊柱结核易感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在湖南地区汉族人群中,性别、MCP-1基因启动子区2518位点和362位点基因多态性均与脊柱结核易感性相关,并且三者存在协同效应。其中,男性(x2=6.806,OR=1.519,95%CI=1.110-2.079)、MCP-1-2518-GG基因型(x2=16.656,OR=2.771,95%CI=1.698-4.52)、MCP-1-362-CC基因型(x2=11.802,OR=2.188,95%CI=1.4-3.421)、MCP-1-362-GC基因型(x2=10.141,OR=2.014,95%CI=1.309-3.1)均增加脊柱结核的易感性。同时携带-2518-GG和-362-GC基因型的男性患脊柱结核的风险性最大(x2=5.053,OR=5.53795%CI=1.237-23.208);同时携带-2518GG和-362CC/GC的女性更易罹患脊柱结核(x2=9.208,OR=8.8,95%CI=2.16-35.853;x2=7.061,OR=7.273,95%CI=1.683~31.427)。在肺结核患者中,携带MCP-1-2518-GG基因型的患者(x2=4.780,OR=1.722,95%CI=1.058-2.803)更容易进展为脊柱结核,其中同时携带MCP-1-2518-GG和-362-CC基因型的女性患者最容易进展为脊柱结核(X2=5.637,OR=5.867,95%CI=1.362-25.275)。结论:(1)男性、MCP-1-2518-GG和MCP-1-362-CC/GC基因型,均与湖南地区汉族人群脊柱结核易感性相关,且三者具有协同效应。(2)我们首次发现携带MCP-1-2518-GG基因型的肺结核患者,更容易进展成为脊柱结核患者;且同时携带MCP-1-2518-GG和-362-CC的女性肺结核患者进展成为脊柱结核的风险性最大。为临床工作中脊柱结核的一级预防和早期诊断提供遗传学理论依据。第二章人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与脊柱结核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探讨血清MCP-1表达水平的影响因素,探讨血清MCP-1浓度与脊柱结核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在2004年12月至2010年12月间,纳入符合诊断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湖南地区汉族人群新发脊柱结核患者332例、新发肺结核患者334例、湖南地区正常湖南汉族人336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三组人群患者血清MCP-1浓度,探讨影响MCP-1表达水平的因素,结合已经测得的MCP-1基因型,进一步探讨血清MCP-1浓度与脊柱结核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湖南汉族人群中,MCP-1-2518-GG基因型(F=5.52,p=0.006)、MCP-1-362-CC基因型(F=4.982,p=0.01)均可引起血清MCP-1浓度增高,且两者之间存在协同作用,两者共同存在时血清MCP-1浓度水平高于其它组合基因型(F=15.848,p<0.001)。血清MCP-1浓度随着结核菌在体内的致病和播散呈逐步上升趋势(F=18.11,p<0.001)。脊柱结核患者血清MCP-1浓度均数为154.44±68.81,显著高于肺结核患者(102.58±59.29)和正常人群(36.69±21.71)。血清MCP-1浓度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结核病的血清学指标,当受试者血清MCP-1浓度>95.55pg/ml时,提示受试者可能已经罹患结核病(敏感度:62.5%,特异度:98.7%);当受试者血清MCP-1浓度>101.65pg/ml时,提示受试者可能已经罹患脊柱结核(敏感度:71.1%,特异度:93.7%)结论:(1)湖南汉族人群中MCP-1-2518-GG基因型和MCP-1-362-CC基因型均可引起血清MCP-1浓度增高,且两者之间存在协同效应。(2)脊柱结核患者的血清MCP-1浓度高于肺结核患者和正常人;血清MCP-1浓度随着结核菌在体内的致病和播散呈上升趋势。(3)当受试者血清MCP-1浓度>101.65pg/ml时,提示受试者可能已经罹患脊柱结核。本实验首次验证了血清MCP-1浓度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为MCP-1在脊柱结核早期诊断中的运用提供了蛋白组学依据。第三章血清MCP-1浓度与脊柱结核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探讨血清MCP-1浓度与脊柱结核患者术后不良反应之间的相关性。比较血清MCP-1浓度与ESR、CRP对术后不良反应的敏感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在2004年12月至2010年12月间,纳入符合诊断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湖南地区汉族人群新发脊柱结核患者332例,术后跟踪随访1年以上,并详细记录各种与宿主免疫状态相关的术后不良反应。于术后第3、7、14天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血清MCP-1浓度,并同时监测患者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析术后早期不良反应与各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于术后第3个月、半年、1年及术后每年定期检测各血清学指标,分析术后中、远期不良反应与各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脊柱结核术后早期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血清MCP-1浓度在7天、14天时均低于预后良好的患者(p<0.05),而术后早期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的ESR和CRP值,在14天时高于预后良好者(p<0.05)。术后中、远期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末次随访时血清MCP-1浓度、ESR、CRP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的患者(p<0.05)。脊柱结核患者术后出现不良反应时,血清MCP-1浓度更早发生改变;且在术后不同时期的不良反应中血清MCP-1浓度的变化比ESR和CRP更为显著,更能反应宿主的免疫状态。结论:当脊柱结核患者术后出现不良反应时,血清MCP-1浓度变化更为灵敏,诊断的特异性更高。本实验首次探讨了血清MCP-1浓度与脊柱结核术后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为脊柱结核术后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更为灵敏的血清学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