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与模型试验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f38966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性桩复合地基作为一种有效的地基处理手段,目前已在建筑地基基础、路基工程等领域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益。然而,其加固软基的作用机理,尤其是对碎石垫层和刚性桩以及桩间土体相互约束,相互作用的共同工作机理以及荷载作用下的承载力发挥机理和变形机理还缺乏比较深入的研究,相应的理论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本文结合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大面积不均匀公路软弱地基按沉降控制双向双向增强处治技术”,从室内模型试验及理论研究方面,对刚性桩复合地基加固软土路基技术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在总结分析已有刚性桩复合地基模型试验经验基础上,针对现有的复合地基模型试验存在试验参数选取随意性较强的不足,采用相似理论指导刚性桩复合地基模型试验。本文应用相似理论的相关原理,采用量纲分析法导得了刚性桩复合地基模型试验的相似准则,确定了模型试验的关键参数。根据对称性原则采用半幅路基模拟全幅路基的形式设计并选取了具有可比性的四组相似性模型试验:单纯软基模型试验、刚性桩复合地基模型试验、土工格栅加筋垫层+刚性桩复合地基模型试验与土工格室加筋垫层+刚性桩复合地基模型试验。从而获得了加固前后软基极限承载力、单桩和多桩复合地基荷载—沉降曲线、荷载作用下的桩顶和桩底桩土应力比变化情况、刚性桩轴力分布情况等大量有价值的试验数据。通过试验数据分析以及相关理论研究,本文揭示了土工格栅和土工格室加筋垫层改善浅层软土应力分布,提高软基承载力,减少沉降和不均匀沉降的工作机理;并指出刚性桩复合地基体系中垫层与刚性桩以及土体相互作用,共同工作机理和荷载传递机理。经试验以及理论研究发现在荷载作用下,桩顶存在上刺变形,桩顶的上刺变形使得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范围内存在桩侧负摩阻力区域,从而桩身轴向应力最大处不再出现在桩顶,而是出现在桩顶以下约三分之一桩长处。根据刚性桩复合地基的荷载传递机理以及桩、土、垫层相互作用特点,基于荷载传递法,通过简化桩土单元体竖向相对位移分布模式,引入弹塑性荷载传递模型,并考虑桩体的上刺与下刺变形,建立出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基本微分方程,进而提出了一种新的能考虑桩—土—垫层体系共同作用的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采用该计算方法对模型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沉降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且该方法计算工作量小,便于工程应用。
其他文献
随着煤炭需求的增加,矿井建设逐步向深井方向发展,在深厚表土或岩石中建设井筒,冻结法是较为有效的建井方法。在冻结法井筒施工中,除遇到深厚土层外,近年来也遇到了富水岩层,
进入21世纪,随着两座主跨千米以上斜拉桥的相继建成,斜拉桥跨径一举突破了千米级大关。伴随着斜拉桥跨径的超大化以及不断增长的趋势,斜拉桥结构性能必将发生变化,导致结构中某些
预应力网壳结构已成为现代钢结构工程中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结构体系之一,钢拉索是此种结构的核心构件。通过张拉预应力索在结构中引入初始应力,扩大了构件的弹性工作范围,提高
当前我国钢筋混凝土结构普遍使用的非预应力钢筋强度为300MPa到400MPa,这相对发达国家所应用的钢筋强度等级是较低的。为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的快速发展,更加有效地节约矿产资
喷射混凝土已广泛应用于煤矿巷道锚喷支护工程,但在高地应力、松散、破碎围岩以及受采动影响的巷道中,这种支护形式受到限制。锚喷加固机理研究表明,普通混凝土喷层极限变形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建筑工程中出现了很多体型复杂的结构和构件。对该类结构而言,由于其主体结构施工过程复杂,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繁琐,在施工阶段出现
无粘结预应力加筋土技术通过对无粘结预应力加筋材料施加预拉力达到主动约束填料的目的,从而克服了传统加筋土结构对填料要求严格的不足。加筋材料上的预拉力是无粘结预应力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与深入,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地下工程建设不断升温。深基坑是其中的一种常见的临时建筑形式。深基坑在开挖的过程中,因土体的应力释放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条件的不断进步,尤其是在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我国高等级公路呈现出飞速发展的局面,公路隧道数量日益增多。在山区狭窄地带等特
本文以活性炭、氧化铁为原料,制成多种氧化铁/活性炭复合吸附材料,通过对制备工艺、结构表征及其水中有机物和砷的吸附研究,获得了不同吸附剂吸附水中有机物和砷的吸附性能数据,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