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在这种复杂的社会现实关系中,社会问题增多、就业压力增大、分配差距日益扩大、信仰危机等问题的出现,使我们的精神信仰生活也表现出了复杂性,表现出科学信仰和宗教信仰同时增长和并存的态势,在农村出现了“宗教热”的现象。特别是在中国的特殊历史和国情下,它不可能是一个任其自然发展的领域,而是始终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在这种复杂的社会现实关系中,社会问题增多、就业压力增大、分配差距日益扩大、信仰危机等问题的出现,使我们的精神信仰生活也表现出了复杂性,表现出科学信仰和宗教信仰同时增长和并存的态势,在农村出现了“宗教热”的现象。特别是在中国的特殊历史和国情下,它不可能是一个任其自然发展的领域,而是始终和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交织在一起。我们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来分析我国农村宗教信仰的原因,认清当代中国农村存在的宗教信仰问题,并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本篇论文首先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论述宗教的起源、本质、功能以及宗教的发展。并以宁老庄村为个例进行研究,总结出当代中国农村宗教发展的现状,结合当地实际分析农村“宗教热”的原因,并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宗教自身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其次,着重阐释了宗教对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影响,一方面,它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促进农村的和谐稳定;另一方面,宗教的不当扩张会削弱农村基层组织的权威,严重影响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即宗教的功能具有二重性。
论文最后结合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的基本原理,为积极引导宗教与农村社会协调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一方面要求发展农村经济,搞好物质文明建设;另一方面要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搞精神文明建设,树立科学精神。此外,还要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机制,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端正农村基础组织对宗教的态度,制定相应的宗教法律、法规和政策。总之,这些政策就是为了找出宗教与农村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契合点,充分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减少或避免宗教的消极影响,使宗教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其他文献
礼乐文明是中华文明的一大表征,有着深广的历史渊源,至于三代繁盛。孔子尚周礼,对礼乐之说多有发明,七十子后学亦多有承继。《小戴礼记》是先秦至汉初流传的儒家礼学文献的一个汇编,也是研究儒家礼乐文化精神的重要文献。本文重点围绕《礼记》展开对其中丧祭理论的研究,丧祭之礼作为古初文明社会的宗教性仪式,在礼制系统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儒家论丧祭贯注了人文精神,重亲亲孝道,透过丧祭之礼投射出对生命的笃切关怀。
儒家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蕴涵着许多有价值的思想,是今天进行生态伦理建设不得不汲取的重要资源。总起来说,儒家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主要有三个大的特征:第一,就是由生到仁的体系,或者说由自然之理到人伦之理的生成体系。在儒家看来,自然最主要的特征就是“生”,充满生意。这表现在万物创生的意义上,天生万物,地载万物,即自然赋予万物生命,供给万物生长的养料,形成了丰富多彩、富有生机的世界;从生命本身的意义上讲,万物
作为理学集大成者的朱熹,其思想体系所蕴含的内容极其丰富。选定理解、分析朱熹思想的角度,对于理解朱熹甚至整个儒家哲学都具有重要帮助。《论语·学而》篇中谈到了“本立而道生”的观点,本文试图将此观点作为看问题的方法,来分析朱熹心性伦理学思想,进而分析儒家哲学的特点。 文章围绕朱熹伦理思想中“本”为何这一中心问题而展开,通过分析朱熹的形而上的哲学系统,一步步推进其对本的认识的。“本”确立后,朱熹所继承之
本文的主旨在于讨论勒维纳斯哲学中的时间观念。勒维纳斯因为其他者概念,对作为第一哲学的伦理学的强调被称为法国当代最重要的伦理学家。本文的宗旨在于讨论勒维纳斯哲学中的时间观念与勒维纳斯伦理学的关系,力图厘清勒维纳斯如何改造传统的时间观念,使之成为伦理主体得以负担起对他人之责任的场域。 我们将首先对照勒维纳斯与当代其他几位思考时间问题的思想家之间的差异。由此入手,我们将发现,勒维纳斯与传统时间观,与其
二程生活的北宋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发展波澜壮阔的时代。二程理学以儒学复兴运动和“庆历新政”、“熙宁变法”为背景逐渐发展起来并登上历史舞台。二程兄弟作为洛党领袖,十分关注政治生活,他们也长期处于政治漩涡的中心。因此其以道德性命之学为基础的政治哲学内涵丰富,紧扣时代主题。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二程的政治哲学。 “引论”部分是对二程的洛学与当时社会政治生活的相关性做了论述,阐述二程哲学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思想
《贞观政要》作为唐初贞观之治的总结性历史著作,既是以唐太宗李世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思想与实践案例的汇集,同时也是原生态的国家治理理论与案例的生动展示,其丰富的政治哲学思想对于后世的政治影响很大。通过对《贞观政要》进行全面系统的典故注释与文本分析,本文系统地整理了《贞观政要》中的治道思想文献及其典故渊源,对唐太宗君臣的治道思想做了尝试性解读。本文包括以下章节: 第一章绪论部分,详细分析了“
阿格妮丝·赫勒的日常生活理论,以其独特的理论范式,凸显了日常主体的态度对改变日常生活的意义。对赫勒日常生活理论的价值学解读对于深化日常生活理论研究、重构中国当代的日常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以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从理论渊源、日常生活的生存模式、个性化的日常生活设计、与列菲伏尔和许茨的比较、当代价值等五个方面,对赫勒的日常生活理论进行了深入的解析。 现代西方哲学主题向日常生活的回归,是赫
群体性事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意义。在多数人处于绝对贫困状态时,群体性事件容易发展为阶级斗争,但在绝对贫困消灭之后,群体性事件通常仅仅表现为维权斗争,因此有可能以理性的方式加以化解。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大转型时期,原有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变,带来了一系列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心理的变动。这是一场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巨大变革,必然引起各种矛盾的生成、转化、加剧乃至对抗。自20世纪9
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金融活动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各个方面,日益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金融活动的规范与否、秩序如何,金融伦理关系是否合理,关系到市场经营活动能否顺利进行甚至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的稳定和繁荣。 金融活动是一种跨时间和跨空间的交易活动。1作为一种跨时间、跨空间的交易活动,往往涉及巨大的金钱和利益关系,容易出
在《博士论文》时期,作为青年黑格尔派的一员,马克思的哲学立场基本上是青年黑格尔派的“自我意识”立场。然而通过对伊壁鸠鲁自由观的批判,马克思已经潜在的表现出与青年黑格尔派的分歧。在《莱茵报》时期由于接触到大量社会现实问题,马克思陷入了物质利益的困惑。为了解决物质利益的困惑和德国现实问题,在费尔巴哈的影响下,马克思开始着手于对黑格尔法哲学进行批判,这是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批判理论初步展开。通过对黑格尔法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