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Cu-Ni模型合金的制备及时效行为研究

来源 :沈阳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ye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熔炼制备不同成分的模型合金,并且在500℃及600℃下进行时效处理,使Cu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在合金内部形成有效阻碍位错运动富Cu团簇。然后通过Cu含量及Ni含量对时效过程中析出相的分布、尺寸和析出形态的影响以及时效硬化规律,阐明了Cu析出相对Fe-Cu模型合金的致脆机理。在实验设计过程中参考反应堆压力容器钢(RPVS)的合金成分以及服役环境,选择较高的元素含量(Cu元素含量远高于RPV钢中的含量)的实验样品,提高时效温度(高于RPV钢的服役温度),加快过饱和固溶体的脱溶分解,更有利于检测到富Cu相的析出。通过硬度实验对不同时效条件下的样品检测表明时效进程的阶段,随时效时间逐步延长:欠时效阶段硬度会逐渐上升,时效峰附近硬度到达时效阶段最大值,过时效阶段硬度下降。时效温度高会加快时效进程,缩短到达时效峰的时间,但硬度峰值会减小。增加合金中Cu的含量会显著的加强硬化效果及时效进程。当脱溶分解驱动力足够时合金中加入Ni会缩短到达时效峰的时间,加强硬化效果。通过OM、SEM、EDS、TEM、XRD、SANS等表征手段检测分析晶粒大小、晶界处的析出行为以及微观团簇的大小、数量、形貌等特征。时效时间对微观团簇的影响为:首先在一定的脱溶分解驱动力的作用下晶界和少量的缺陷处发生非均匀形核,形成一些体积较大浓度较低的团簇对位错运用有一定的阻碍作用;然后Cu元素在形核位置聚集程度升高并且出现一些单独的析出相,位错切过这些团簇及析出相产生很好的硬化效果;最后析出相长大并且粗化,位错由切过转变为绕过析出相硬化效果减弱。升高时效温度会导致Cu在铁素体基体中的过饱和度降低,脱溶分解更容易在缺陷处以及晶界这-些位置更容易发生非均匀形核,微观团簇的聚集速度更快、聚集程度更紧密,但析出相的大小非常不均匀且数量较少,所以能快速到达时效时效峰,但是硬度峰值较低,过时效后形成单独的析出相长大、粗化的过程也更快。增加Cu含量,析出相的尺寸分布范围更广、集中尺寸更大,加快析出相粗化速度。在足够的脱溶分解驱动力下加入Ni元素助于增加析出相的形核位置,对析出相粗化过程起到抑制作用,使析出相保持在有效阻碍位错运动的形态。
其他文献
在航空航天领域,包含有主动装置的机械系统数不胜数,同时因为任务的复杂性与力学环境的恶劣性,空间飞行器的振动问题日益引起工程师们的兴趣,各种分析手段也相继被应用到其中。传递路径分析方法作为一种较为新兴的方法,很多工程师都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工作。但是,现有的基于传递路径分析方法多以位移、速度、加速度作为输出点的响应,鉴于力的测量难度较大,很少有关于力的传递路径分析方法应用于实际的研究之中。由于力的输入直
在高速切削加工中,由于切削参数的变化使材料已加工表面形貌发生改变,且表面形貌的好坏对零件的使用寿命具有一定影响。因此,研究已加工表面形貌和表面粗糙度的好坏与加工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基于Peterson模型建立切削参数与疲劳寿命之间的关系,探究高速切削参数对疲劳寿命的影响规律,为提高表面形貌进而提高材料的疲劳寿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钛合金Ti-6Al-4V为研究对象,进行两次单因素车削试验,针对第二次
鱼鳞结构化表面能够改善物体的接触性能,有效降低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表面所受到的流体阻力。由于鱼鳞结构化表面优良的流体减阻性能,如何在工程实际应用中制造出鱼鳞表面也成了一个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鱼鳞结构化表面的制造方法主要有微热压印法、微塑铸法、软刻技术、超声振动辅助铣削法以及激光雕刻技术等。但是,在面对大批量生产和难加工材料时,以上方法在大批量制备鱼鳞结构化表面时都有各自的局限性。本文从鱼鳞结构
在产品的制造过程中装配信息贯穿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目前数字化管理系统虽然得到一定的推广,但在解决装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方面还有所欠缺。为了提高产品三维模型信息集成化的程度,使信息在产品生产装配过程中能够完整准确的传递表达,提升其装配效率,开展了本课题研究。建立基于模型定义的装配工艺信息集成系统,使装配数据信息高效的传递与表达,用于指导装配车间中的装配工作,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机械制造行业对零件加工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箱体零件加工在机械制造行业中非常常见,对于复杂箱体类零件的加工问题,一直是限制生产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箱体零件型腔结构复杂,工序繁多,数控编程过程极为繁琐,存在重复劳动多、工序编制规范性差等问题。因此,研究CAPP技术,快速合理地制订工序规程,运用现代化理论及优化算法优化加工工序,针对箱体零件开发自动编程系统,对于提高箱体零件编程效率
6063铝合金具有可热处理、中等强度、耐腐蚀、耐冲击且极易进行电镀处理等特性,广泛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其结构在服役过程中常受到冲击、爆炸等动态载荷,因此对其动态力学特性进行探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6063-T4铝合金进行固溶加人工时效处理后,利用电子万能材料实验机和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对热处理前后的铝合金试样进行静态压缩和动态压缩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全面地研究了6063铝合金在不同热处
镁合金作为一种轻质材料,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电子信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镁合金在常温下难以进行加工,限制了镁合金的应用范围。本文采用级进压弯成形方法加工镁合金整体壁板,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和实验方法研究了镁合金塑性成形过程中的应力场、温度场、曲率半径等变化规律,得出以下成果及结论:(1)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镁合金整体壁板在压弯成形时材料特征位置的最大等效应力场、温度场分布规律,得到了符合预
AZ31镁合金属于密排六方晶体结构,室温下塑性成形性能较差,限制了变形镁合金的应用范围。因此,提高镁合金在室温下的成形性能是扩大镁合金应用范围的主要研究内容。本文采用数值模拟及实验方法研究了AZ31镁合金在压弯-压平复合变形过程中的材料流动规律,分析了工艺参数对镁合金组织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压弯-压平复合变形方法有效地改善了镁合金的组织性能和力学性能。获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
在高速切削过程中,由于刀具振动,刀具和工件的剧烈摩擦对工件表面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使工件表面粗糙度变大,也会使已加工表面微观组织出现不同于基体的组织形态,该组织的变化会影响加工表面的耐磨性可能导致加工表面大块脱落变成疲劳源,从而影响工件的强度、刚度、耐磨性、抗腐蚀能力、疲劳寿命等性能。因此研究加工表面具有指导实践的意义。本文采用单因素法,改变切削用量,对45钢、GCr15轴承钢和40CrNiMoA结
受典型生物表面启发,仿生结构化表面因其优良的减阻、减磨性能在航天、武器装备、船舶、农用机械等工程领域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因此,结构化表面的制造技术是其发展过程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目前结构化表面的加工方法有滚压、激光加工、刻蚀、振动切削、磨削等方法。其中磨削是可实现难加工材料表面结构化加工和批量化生产最具发展前景的结构化表面制造方法之一。为了使用磨削方法加工出多种不同形貌的结构化表面,基于磨削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