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维护公平贸易为初衷的反倾销措施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以越来越高的频率诉诸使用。根源在于它能为遭受倾销威胁的本国进口竞争产业提供合法的保护。然而,反倾销措施的实施在消除进口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的同时,也会对进口国国民经济产生复杂的影响。作为一项贸易政策,反倾销应服务于发展本国经济,增加整体的福利水平,而不只是局限于保护国内的进口竞争产业。因此,在反倾销措施被越来越广泛使用的背景下,加强反倾销中公共利益问题研究尤为重要。
我国的反倾销实践与国外相比,既有共性又有特性。共性表现在:反倾销立案数量呈不断上升趋势,特性表现在:我国起诉对象主要集中于化工、钢铁类等中间产品行业。反倾销是否有效地保护了国内进口竞争产业,反倾销措施对国内经济产生了那些影响,如何建立既能满足产业救济目的,又符合公共利益原则的反倾销机制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探索和研究的问题。本文充分借鉴国内外关于反倾销措施对进口国经济影响的主要理论模型和观点,在梳理世界各国运用反倾销情况的基础上,对中国对外反倾销措施进行全面考察,分析中国对外反倾销的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研究中国反倾销措施的实际救济效果,结合外国反倾销措施中采用公共利益评价的经验,探索建立既能满足产业救济目的,又符合公共利益原则的反倾销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