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它是连接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中间纽带,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并对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在普遍重视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今天,普通高中教育也需要兼顾均衡发展的原则。我国区域间普通高中教育资源配置水平差异巨大,均等化程度不足,两级分化现象严重,东部地区凭借其经济财力优势,在区域间普通高中教育资源配置中处于有利地位,而中西部地区由于教育资源供给能力有限,其教育资源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在区域间普通高中教育资源配置中处于劣势地位,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受国家政策扶持,普通高中教育资源配置水平一般高于同区域其他地区。影响区域间普通高中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性因素、制度性因素、体制性因素和政策性因素。通过模型检验得出,经济发展水平、地方财力、转移支付水平、财政偏好度、财政分权度和城市化水平对区域间普通高中教育资源配置均等化有显著影响;通过比较静态分析得出,户籍限制违背了区域间普通高中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有效条件;“以县为主”的普通高中教育投入体制没有摆脱“分域办学”的传统分制体制,县域可调控财力伸缩空间有限,难以改善欠发达地区普通高中教育经费短缺的困难局面;对普通高中教育长期忽视,“重点发展”和“差异发展”的办学思路导致区域间普通高中教育资源配置开始走向分化。从根源分析,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失衡是一个“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反应过程,教育体制和教育政策只是其中一环,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失衡的根源在于普通高中教育体系设计的公共导向与教育改革的功利导向和教育实践的工具导向之间的不协调性。首先,我国普通高中教育设计愿景的公共导向包含着教育的公平思想、平等原则和普遍性理念,它要求国家普通高中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实践充分体现均衡发展的基本理念,然而,教育改革的功利导向侵蚀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公共性,与均衡理想背道而驰,普通高中教育实践的工具导向导致普通高中教育发展走入“效率典范”的误区,并深陷其中,致使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有均衡的理想,但均衡目标始终无法落实。今后在追求区域间普通高中教育资源配置均等化的过程中,需进一步探索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投入机制改革新路径,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财政投入层级重心,明确各级责任,建立普通高中教育财政投入平衡转移支付制度,引入市场机制,拓宽普通高中筹资渠道;探索新阶段普通高中教育标准化建设新模式和过渡性的、多样化的教师流动机制;完善普通高中教育法律法规,弥补法律空缺,改革高考户籍管理歧视性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