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成为城市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事实证明,农民工是“中国奇迹”的创造主体。根据《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2》的统计数据,2011年中国的流动人口已经达到2.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7%,其中“80”后新生代农民工已占劳动年龄流动人口的近一半,他们基本不懂农业生产,也不太可能返乡务农。因此,如何促进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在过去的几十年,学术界从经济学、政治学、人口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种学科视角探讨和分析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形成了阶段论、推拉理论、同化论、资源禀赋论以及制度排斥与变迁论等理论,但是,这些理论在解释农民工市民化问题上存在着如下几点不足:首先,这些理论无法在整体上的回答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因素、进程、策略和结果。其次,这些理论缺乏对影响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因素进行系统的逻辑梳理。再次,这些理论无法解释不同农民工在城市融合过程中所出现的区隔化现象。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提出“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宏伟建设目标。在这一背景下研究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研究的内容主要分为八个模块:第一个模块的内容为:绪论。本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梳理农民工市民化的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解释与本文研究主题密切相关的农民工、市民化、社会融合、区隔等概念,指出本文在理论框架和研究视角上的创新,并扼要说明了本文的方法。第二个模块的内容为:文献回顾和评述。本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梳理国内外关于移民问题和农民工问题的相关理论,系统总结了西方移民社会融合理论领域的静态融合理论、直线融合理论、曲线融合理论、多元文化论、社会结构论、区隔理论,以及我国农民工问题研究领域的阶段论、推拉理论、同化论、资源禀赋论以及制度排斥与变迁论等理论,旨在澄清贡献,提供理论框架和提出理论缘由。第三个模块的内容为:理论框架和假设。本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提出本文的理论框架,指出农民工市民化是一个在时间上不断向前推进,在空间上群体不断分化的过程,并根据本文的理论框架,提出了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经济收入、制度保障、社会资本、文化态度四方面的假设。第四个模块的内容为:数据来源与描述。本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分为两方面:是系统介绍本文数据收集的基本情况,包括问卷的设计和修改、样本选取、调研实施、质量控制等环节。二是对样本的代表性和均衡性进行简要分析,以确保数据能够反映真实情况。第五个模块的内容为:农民工收入影响因素分析。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以明塞尔的人力资本模型为基础分析影响农民工收入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农民工的职业资格或技术证书拥有情况、普通话水平、获得型社会资本、书面劳动合同、政府提供工作信息或岗位对农民工的工资水平存在显著正影响,而农民工的教育水平对农民工的工资水平影响不显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农民工的教育水平对农民工的职业声望存在显著正影响。本文从宏观经济社会结构、人口结构、农民工职业特性等多方面解释这一发现。第六个模块的内容为: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社会距离分析。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综合运用因子分析、回归分析来测量农民工经济收入、社会资本、制度保障、文化态度与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社会距离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经济收入、农民工对城市文化的正面态度和对乡村文化的正面态度、以及为农民工提供的安全保障、职业保障、子女保障、职业技能服务能够有效促进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的认同和理解,而为农民工提供的生存保障以及农民工的社区参与对促进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的认同和理解存在负影响。第七个模块的内容为:农民工文化融合策略与身份认同分析。这部分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借鉴国外移民文化融合双向模型和身份认同双向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农民工文化融合双向模型和身份认同双向模型。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本文通过构建模型,分析了农民工经济收入、社会资本、制度保障、文化态度对农民工身份认同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女性农民工和第二代农民工的市民身份认同比较高。其次,农民工的经济收入越高其市民身份认同越高。再次,政府为农民工所提供的职业技能服务对农民工的市民身份认同有正影响,而政府为农民工提供的生活保障对其市民认同感有负影响。本文从政府为农民工提供生活保障会助长农民工对于自己是弱势群体的刻板映像来解释这一发现。第四,农民工的社区互动对农民工的市民身份有正影响,并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农民工的社会互动可以有效促进农民工的市民身份认同。第五,农民工对乡村文化的认同和对城市文化的认同都能显著增进其城市融合。这一点与本文所提出的文化融合双向模型所吻合。第八个模块的内容为: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系统总结本文研究的发现和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大对农民工的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力度、强化农民工职业发展的配套服务、加大对农民工群体的法律保护、为农民工提供全面的基本公共服务、促进农民工的社会互动和社区互动等相关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