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评价”与MCCA模型的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研究

来源 :广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_1984t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迈入高速发展时代,随着城市在各项社会经济活动取得一定成就同时,城镇发展也面临着资源约束、无序扩张、耕地侵占、环境污染等现实问题,以牺牲生态资源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已经不适用于当今的社会,亟需加强对城镇发展的管控与引导,促进城镇的科学发展。为此,国家在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都提出划分城市发展的适宜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以达到对土地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的目的。然而,由于各类规划的编制权力过于分散,不同类别的规划对于城镇建设的适宜度的标准不一,导致“多规”冲突问题频发。随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在城镇发展管控的问题上首次提出划定一定时期内的城镇开发边界,这对于未来城镇的有序发展与科学管控有着重要的意义。在2000年,当城市增长边界首次被引进我国后,关于城市增长边界、城市开发边界以及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的研究和实践在不断深化,各空间规划试验地和专家学者们都对边界的划定提出许多意见和建议。然而,现有边界划定方法中,大多数仅对研究区域进行简单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并未将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双评价”工作融入到边界划定工作中;再者对于未来城镇土地利用模拟所使用的模型未能很好地表征城镇用地的转换,边界一次性的划定也缺失刚性管控与弹性调整的考虑。因此,本研究选择广东省内城镇发展水平较高且生态资源保护较为突出的佛山市作为研究案例地,以“双评价”结果作为城镇用地扩展的空间指引,再者通过对佛山市历年来的城镇用地变化影响因素分析,使用基于混合像元的MCCA模型,对佛山市2035年的土地利用规模进行模拟,并且划定佛山市城镇开发边界,构建一套基于“双评价”和MCCA模型的城镇开发刚性与弹性边界的划定方法。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佛山市城镇用地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整体上从各地类之间的转变、城镇用地变化和城镇用地变化影响因素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佛山市整体城镇用地占比不高,生态生产类用地是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在2000年到2018年间,佛山市城镇用地增速逐渐减缓,城镇用地扩展类型从较为粗犷的散点型扩展转为较为约束的边缘型和填充型扩展,城镇用地的空间布局也逐渐稳定。在影响因素探究方面,选取自然环境、区位交通和社会经济三方面因子,使用地理探测器探究城镇发展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区位交通和社会经济在2000到2015年间一直是佛山市城镇用地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GDP和交通路网密度两者所产生的交互作用对城镇用地变化有着显著的相关性。(2)城镇建设适宜性与承载力评价分析。按照《广东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技术指引(试行)》要求,使用网络分析、In Vest模型等方法,对佛山市的城镇建设适宜性与承载力进行评价分析。从分析结果看,佛山市整体城镇建设条件较优,市内近80%的面积都处于城镇建设适宜区中,且适宜区域较为连片,有利于城镇的组团发展。同时,市内生态保护极重要区和重要区面积也较大,极重要区主要分布在高明区的连片林地中,因此对城镇发展建设并无太大冲突,但未来城镇发展仍要考虑到生态斑块保护的重要性,需避开高生态保护价值区域以及地质灾害高发区。(3)基于MCCA模型的土地利用模拟。结合前面章节中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和“双评价”结果,使用马尔可夫模型和基于混合像元的MCCA模型,实现对佛山市2035年的土地利用模拟。分析结果表明,2035年佛山市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较明显,除城镇用地外,耕地、水域等用地类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面积减少,而城镇用地则较2015年增加了33.16%,增幅明显。从空间上看,耕地和水域减少的斑块主要集中在佛山市的顺德区、南海区和三水区,城镇用地则围绕中心城区向西北、西南和东南三个方向进行扩展。(4)城镇开发刚性与弹性边界划定。基于前面的模拟结果,参照“三生空间”的识别方法,将佛山市2035年的城镇空间进行划分,将城镇空间划分为城镇集中建设区、城镇弹性发展区和其他用途区,同时按照空间类型划定城镇开发刚性与弹性边界。结果表明,2035年佛山市城镇开发刚性边界所限定的城镇范围面积占总面积的35.11%,其中禅城区的城镇用地面积占比最高,南海区和顺德区的弹性调整面积最大。
其他文献
宜春地区禅宗文化源远流长,有“开禅宗门风、散一花五叶”的美称,作为当地禅宗文化的载体,其寺院建筑既闪耀着传统建筑的光芒,又彰显了宜春地域内厚重的禅宗寺院文化底蕴,是中国传统建筑与宗教文化结合的典型代表,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宜春地区禅宗寺院建筑空间形态是宜春禅宗寺院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宜春地区禅宗寺院建筑空间形态对于中国寺院建筑文化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文章根据宜春地区9座典型的禅宗寺
超高密度电法系统的装置类型多样,操作简便快捷,具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结合基于孔间电阻率CT原理的空间透视技术,可获取繁多的链接数据,根据具体实际需要,进行不同装置的数据处理。恰逢矿井开采步入深部时代,巷道底板破坏深度未知,岩体富水性不明,需要将超高密度电法系统与空间透视技术的优势互补,对开采底板的不良地质情况做出预报,指导工程准确施工。为探究超高密度空间透视技术的勘测效果,本文主要做了如下几个方面
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繁荣离不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贡献,交通运输线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其中机场的建设尤为突出。西南地区多为山地,地形较复杂,形成了许多高填方边坡,土石混合体作为主要填方材料在机场工程建设中也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由于实际工程的土石混合体尺度较大,开展室内试验测定其物理力学参数时需要对原型级配料进行缩尺处理,从而产生室内试样与真实土石混合体之间力学性能的差异,即缩尺效应。且在加载过程中,
香菇营养价值丰富,具有重要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是最受欢迎的食用菌品种之一。镉是一种存在于环境中的重金属,可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进入人体的镉过量会对人体免疫力、肝肾等都有较大危害,严重的将会致癌。香菇具有富集镉的特性,因此会出现香菇中镉含量较高的问题,影响食品的安全。因此开展香菇对镉的控制及其机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在香菇菌丝中外源添加一系列浓度的竞争吸附剂、微生物等,观察菌丝的生长状况
近年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具有高的光电转化效率以及可用低成本的溶液法制备等优点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但由于钙钛矿材料在空气中易分解导致器件不稳定以及电池结构中采用贵金属电极使电池制备的总体成本提高等问题制约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应用。本文从降低电池器件的制备成本,优化器件结构以及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稳定性入手,采用低温碳浆料制备碳电极应用于电池器件中,制备了基于碳背电极的无空穴传输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
预制装配式剪力墙体系是一种将工厂预制墙板进行现场拼装的抗侧力结构体系,其中竖向接缝和水平接缝连接性能对结构的整体性、稳定性起决定作用,连接构造差异会影响结构传力机理。现有预制墙板接缝连接方式主要包括“干式连接”和“湿法连接”两类,其中“干式连接”方式主要有预应力拉杆连接和螺栓连接,“湿法连接”方式主要有套筒灌浆连接、浆锚连接等,本课题主要针对预制装配式剪力墙水平接缝干式连接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结合
叶蝉是竹类植物上重要的刺吸类昆虫之一,近年来对竹类植物的危害呈上升趋势,大多数种类为重要的农林害虫,具重要的经济意义。针对竹子叶蝉种类繁多,体型小,部分类群的外形与生殖结构极其相似,传统分类方法鉴定困难等问题,本文对中国竹子叶蝉展开了DNA条形码研究,主要内容包括:DNA条形码候选基因的筛选、构建DNA条形码数据库、基于筛选的DNA条形码对部分类群的分类地位的验证及新分类单元的验证。主要研究结果如
面对日益日益严重的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为实现钢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开发新一代低成本、高品质的钢材产品,近年来开发出并得到广泛应用的轧后超快速冷却技术成为制造低成本、高性能热轧钢材产品的有效技术途径。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超快冷条件下低碳微合金钢中纳米碳化物析出控制及综合强化机理”,成分上采用单独添加Ti元素的普通碳钢,通过采用多种不同的实验工艺,探究出实现工业生产减量化方
索支撑预应力柱是钢结构中一种常见的预应力构件,预应力的引入极大地减小了中心钢柱的截面尺寸,使结构不但造型美观,同时也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大跨度空间结构中,如大型体育馆、机场航站楼、会展中心等。目前对于索支撑预应力柱的研究多停留于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阶段,试验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对一种三撑杆索支撑预应力钢柱的整体稳定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并探讨了其有限元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对配置交叉索的双
植被是影响坡面流水力特性的重要因素,坡面中植被的存在会改变水流结构,增大动能损失,延缓水流的流速,进而影响坡面水流流态和水流阻力的变化规律及水流冲刷和输移泥沙的能力。在流域坡面中的植被,无论属于自然生长还是人工种植,都会因植被类型不同、生长状况差异等原因,使其茎杆粗度呈现明显的差异性即坡面植被是茎杆粗度不同的植被的组合,因此有必要研究茎杆粗度不同的组合植被对坡面流水力特性的影响,为精确模拟坡面产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