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诗歌总集之一,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其英译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古典诗歌之美的基本途径。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灵魂,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美学特色。《诗经》中的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系统的滥觞,其特殊的美学效果通过赋比兴等方法表现出来。本文以《诗经》中的意象英译为研究对象,从美学角度探讨《诗经》意象英译,旨在对《诗经》中意象的英译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翻译美学将美学与翻译研究结合在一起,使用美学方法研究翻译问题,旨在揭示翻译的美学渊源,探索翻译的美学意义,从美学角度发现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是研究《诗经》意象英译的最佳角度。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是翻译美学的基本概念。本研究的审美主体是《诗经》译者,审美客体是《诗经》中的审美意象。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比较研究,文本分析和个案研究等方法,探讨“意象”在中西文化中的内涵,分析《诗经》意象美学特色,选取有代表性的翻译家,从翻译美学的角度作个案研究,进而提出《诗经》意象翻译的原则与策略。本文由五个部分组成。引言部分概述作者的研究动机与目的,国内外研究动态,研究重点与难点以及论文结构。近年来国内《诗经》意象研究进入跨学科多视角的繁盛局面,多从文化角度考察《诗经》原型意象的生成以及内涵,从文学角度对《诗经》文学意象的审美功能及价值进行的研究尚不多见;从翻译角度研究《诗经》意象审美再现更是屈指可数。在西方,亚瑟·韦利首开《诗经》意象翻译的先河,他在翻译《诗经》过程中十分注重意象的翻译,一般审美的角度去考虑翻译方法;庞德是西方意象主义诗歌的创始人,他翻译《诗经》,其实是在实践和完善他的意象主义诗学。国外学者威廉·麦克诺顿也著文详细分析了《诗经》中综合意象的功能,但他并未涉及意象组合和意象的英译研究。第二章,文献综述部分回顾两个半世纪以来《诗经》英译的历史,总结中西译者的十个《诗经》全译本,并说明选择其中三个译本进行研究的原因。之后,以比较研究的方法探讨“意象”在中西文化中演变及其内涵,揭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与西方意象派诗歌所强调的意象之间的差异。最后着重对《诗经》意象的类型、美学表现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第三章对诗歌意象的可译性问题以及出现的困难进行调查。人类文化、审美的共性是诗歌意象可译的基础,但是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异以及意象本身的审美特征使得意象翻译困难重重。作者引入了翻译美学的相关理论,对审美主体即《诗经》译者进行个案研究,指出译者个人文化背景,意象意识,翻译观等方面的主体性无一不影响着意象的传达。在第四章,作者依据翻译美学理论提出《诗经》意象翻译总的原则与策略,通过对《诗经》中三首著名诗篇的意象传译进行审美分析,发现模仿是《诗经》意象在目标语境再现的基本方法。译者秉承这一方法,通过灵活采取策略,能够较好实现意象的审美再现。第五章,结论,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指出本研究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