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岸边带土壤拥有独特的地理地貌条件,所形成的微生物种群也较为独特,且微生物的多样性,群落结构等也更容易受到人为干扰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本研究对白洋淀岸边带6个代表不同干扰条件及功能区采样点的细菌多样性进行研究(S1水产养殖区,S2居民生活区,S3静水蓄积区,S4代表性大淀,S5旅游区,S6城郊易污区),通过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及土壤环境因子的测定分析,比较了岸边带不同的功能区中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分布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同时使用多种培养基对样品中的细菌进行分离,研究其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得到结果如下:(1)白洋淀6个具有不同特征的区域中,细菌群落均有较高的多样性,样本的物种组成及相对丰度存在差异,优势物种所占比例也略有不同;6个样本分组群落的组间差异明显大于组内差异,说明细菌群落会随白洋淀区域特征发生变化;变形菌门、硝化螺旋菌门、厚壁菌门、浮霉菌门在各样本间均有显著差异,每个样本中OTU之间多有联系,能互相对物种丰度产生影响;在这些样本中,S1与S6细菌多样性较为相似,S2与S3细菌多样性较为相似,而S4(代表性大淀)细菌多样性与所有样本均差别较大;样本中的微生物代谢功能非常丰富,但其KEGGPathway丰度与其他样本表现出有一定差异:环境信息处理较低、新陈代谢较高。(2)6种土壤样品的环境因子有较大差别,S1水产养殖区的重金属、多环芳烃、邻苯二甲酸酯、总磷、总氮、有机质等含量均较高,其次为S6城郊易污区,而S4代表性大淀的有机氯农药明显高于其他区域;Zn(锌)、As(砷)、Mo(钼)、V(矾)、Sb(锑)、萘、荧蒽、α-六六六、β-六六六、γ-六六六、TP(总磷)、OM(有机质)、pH等环境因子均对分组差异有一定解释,其中,Zn、Sb与V可能是造成S1与S6在细菌群落结构上聚类的主要原因,Mo、As和pH可能是造成S2与S3在细菌群落结构上聚类的主要原因,而S4与其它样本间的群落分布差异程度较大可能是由OCPs影响的;环境因子与物种间有较强相关性,环境因子与物种呈正相关的有Mo>Sb>邻苯二甲酸二丁酯>As>荧蒽,与物种呈负相关的有pH>α-六六六=β-六六六=γ-六六六>OM>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3)本实验共分离得到113株细菌,其中变形菌门占49%、厚壁菌门占30%、放线菌门占18%、拟杆菌门占3%;链霉菌属(Streptomyce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种类及数量均较多,为优势菌种;不同样本中优势菌均有不同,S4和S5样本的细菌多样性较好;样本S4中分离得到的菌株HBUM207130为假节杆菌属(Pseudarthrobacter),在前两章免培养分析中推测S4区域中假节杆菌属可能具有较高的农药降解活性,未来可对其农药降解活性进行进一步探究;分离得到的菌株HBUM207136和菌株HBUM207145与亲缘关系最近模式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98%,可能为潜在的新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