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痔病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的临床资料收集评估得出痔病的发生和排便习惯的相关性及其中医临床证型的分布。方法:本项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40例痔病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及排便习惯进行全面评估,观察痔病的发生和排便习惯的相关性及其中医临床证型的分布。结果:一.痔病的发生和排便习惯的相关性(一)痔病的发生与单次排便时间的相关性240例痔病患者中单次排便时间缩短者11例,延长者206例。经Ridit分析认为痔病的发生与排便时间缩短无明显相关性(95%CI包括0.5),但与排便时间的延长有明显相关性(R=0.8324)。(二)痔病的发生与排便频率的相关性240例痔病患者中排便频率增加者13例,减少者44例。经Ridit分析示痔病的发生与排便频次的增加或减少无明显相关性(95%CI包括0.5)。(三)痔病的发生与粪便性状的相关性240例痔病患者中粪质稀薄不成形者6例,粪质干结者92例,质稀不成形或干结者16例。经Ridit分析认为痔病的发生和粪便质稀不成形无相关性(95%CI包括0.5),而与粪质干结及干稀互调者有明显的相关性(R=0.6971,R=0.5852)。二.痔病中医临床证型的分布240例痔病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型中风伤肠络型66例,湿热下注型158例,气滞血瘀型11例,脾虚气陷型5例,整体上痔病的中医临床证型以湿热下注和风伤肠络为主。(一)痔病的分期与中医临床证型的分布240例痔病患者中I期痔病55例,其中风伤肠络型43例,湿热下注型12例,气滞血瘀型和脾虚气陷型均0例;Ⅱ期痔病83例,其中风伤肠络型21例,湿热下注型57例,气滞血瘀型4例,脾虚气陷型1例;Ⅲ期痔病94例,其中风伤肠络型2例,湿热下注型83例,气滞血瘀型5例,脾虚气陷型4例;Ⅳ期痔病8例,其中风伤肠络型0例,湿热下注型6例,气滞血瘀型2例,脾虚气陷型0例。整体上Ⅰ期痔病的中医临床证型以风伤肠络为主,Ⅱ期、Ⅲ期、Ⅳ期痔病的中医临床证型以湿热下注为主。(二)痔病病程的长短与中医临床证型的分布240例痔病患者中病史≤1个月的43例,其中风伤肠络型38例,湿热下注型4例,气滞血瘀型1例,脾虚气陷型0例;病史在1~12个月之间的有57例,其中风伤肠络型28例,湿热下注型26例,气滞血瘀型2例,脾虚气陷型1例;病史在1~5年之间的有73例,其中风伤肠络型0例,湿热下注型65例,气滞血瘀型6例,脾虚气陷型2例:病史≥5年的有67例,其中风伤肠络型0例,湿热下注型63例,气滞血瘀型2例,脾虚气陷型2例。整体上病程在一个月以内的痔病中医临床证型以风伤肠络为主,病程在一年以内的痔病中医临床证型以风伤肠络和湿热下注为主,病程超过一年的痔病中医临床证型以湿热下注为主。结论:一、痔病的发生与排便习惯的相关性调查显示痔病的发生与排便习惯有直接的相关性,其中关系最为显著的是排便时间的延长,其次是粪便性状的变硬,再者是粪便性状的干稀互调,而痔病的发生和排便的频次及稀便无明显的相关性。二、痔病中医临床证型的分布Ⅰ期痔病的中医临床证型以风伤肠络为主,Ⅱ期、Ⅲ期、Ⅳ期痔病的中医临床证型以湿热下注为主;病程在一个月以内的痔病中医临床证型以风伤肠络为主,病程在一年以内的痔病中医临床证型以风伤肠络和湿热下注为主,病程超过一年的痔病中医临床证型以湿热下注为主。而气滞血瘀和脾虚气陷在痔病的中医临床证型上相对较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