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阿斯普隆德作为瑞典现代建筑发展的重要建筑师,其作品经历了现代建筑转变发展的时代,呈现出多样的建筑表达,并且在北欧地区产生了较大影响。但是长期以来,在现代建筑史学的书写中,阿斯普隆德和他的作品处于边缘状态,直到他逝世一百周年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上升,他的作品才被再次发现并获得更高的评价。 本文选取阿斯普隆德的斯德哥尔摩公共图书馆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兼之阿斯普隆德其他作品的对比分析,以此挖掘阿斯普隆德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斯普隆德作为瑞典现代建筑发展的重要建筑师,其作品经历了现代建筑转变发展的时代,呈现出多样的建筑表达,并且在北欧地区产生了较大影响。但是长期以来,在现代建筑史学的书写中,阿斯普隆德和他的作品处于边缘状态,直到他逝世一百周年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上升,他的作品才被再次发现并获得更高的评价。
本文选取阿斯普隆德的斯德哥尔摩公共图书馆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兼之阿斯普隆德其他作品的对比分析,以此挖掘阿斯普隆德的建筑创作方法和建筑思想,包括他对功能、空间与形式的理解,以及他对古典与纪念性的认识与表达,并略论图书馆这一建筑类型的历史。同时尝试对比图书馆这一项目与相关北欧建筑师作品,分析解读北欧现代建筑的多样性。最后以图书馆和阿斯普隆德为切入点,试图梳理现代建筑史学中图书馆和建筑师本人缺席——出现的重要脉络,以此作为审视现代建筑发展的切片。从功能主义、国际式风格中阿斯普隆德的点缀,到新纪念性的讨论与古典主义的重新引入时阿斯普隆德的再次出现,透过这些现象,对现代建筑史学进行更细微的观察。
最后以图书馆和阿斯普隆德作为窗口,学习建筑创作中古典、传统和风土的理解、运用,并借此对理论历史话语的构建得出一些有益的反思。
其他文献
数据挖掘,也可以称为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KDD),是从大量数据中提取出可信、新颖、有效并能被人理解的模式的高级处理过程.关联规则挖掘是数据挖掘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关联规则挖掘的目的是发现大量数据中项集之间有趣的或相关的联系,广泛地应用于商业、金融等多个领域.该文全面介绍了关联规则挖掘的各种算法,从经典的Apriori及基于它的DHP、A
随着始于2016年国家关于建设“特色小镇”的政策引导下,在近两年贵州以其特有的文旅产业和少数民族文化,城乡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黔东地区传统村落风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民居建筑模式发生了深层次的转变。传统民居在没有严格的规范控制下,主动使用一切可利用的被动建造技术,在使用最低能耗的情况下适应当地冬季湿冷、夏季湿热的气候条件。然而,随着经济起色与中国的粗放式快速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传统村落民居的发展思路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区域的不断更新,位于城市核心区的旧有铁路旅客车站(以下简称“铁路客站”)站前广场的更新改造被提上议程。作为铁路客站的配套空间,站前广场与铁路和铁路客站的运作息息相关,作为城市的开放空间,承担着多样的功能与活动。但一方面由于原有设计上的滞后和缺陷,另一方面由于技术的突破、铁路出行人流的快速增长、城市交通的升级,旧有站前广场已成为城市中的灰犀牛,带来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制约了铁路客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方式不断改变,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街道空间被居民自发进行非正规的更新和使用。同时,随着城市更新方式的转变,这种自下而上的对街道的非正规改造开始引起关注。 本文选取了上海典型的非正规性街道——老城厢西南片区街道,基于查阅资料、实地调研、访谈等手段,研究非正规性街道空间的优点和缺点,并讨论针对性的街道空间更新策略。 研究首先明确了非正规性、非正规性街道空间等基
在我国推进体育产业发展、扩充专业体育设施的背景下,足球,作为一项在我国历史悠久且广受人喜爱的运动,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2015年出台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里程碑式地确立了中国足球三个阶段的发展战略,以世界杯的申办为远期目标。2016年出台的《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更是在对完善制度体系、建立校园足球等青训机制作出要求的同时,将足球场地设施的建设重点提出。然而目前,由于我国专业足球的职业
本研究在“站城协同”的背景下对大型铁路客站的站域展开研究。由于这一城市区域涉及了城市中的多个维度、多种要素和多层结构,难以全面把握和准确设计,因此本研究引入了空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空间要素的组织来反映站域内的其他维度。本文在对“站城协同”相关的TOD理论、圈层理论、节点-场所理论以及站域空间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空间作为研究载体,同时引入物理学中“耦合”的概念,通过研究站域空间的耦合来研究“站城协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向苏联学习在基础建设方面兴建了大量教育建筑。上海在1950年代兴办了大量高等学校,这些校园建筑成为了研究中国现代建筑发展的重要案例。 由于目前上海已知的1950年代高校建筑研究都集中在同济大学,其他高校如复旦大学、交通大学等建筑实践尚未可知,且所研究的建筑都为历史典型性建筑,如文远楼、南北楼、西南楼、大礼堂等,而大量建筑未被研究,因此本论文对上海1950年代高校的大量性建筑进
经过了改革开放30年来城市的大规模现代化建设后,现今中国部分城市已经进入存量更新时代。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各个城市更加注重城市文脉的传承和既有建筑的利用,无论是年代久远的历史建筑还是年代稍近的现代建筑,都是城市发展的记录者。随着时代更迭,现代建筑遗产逐步开始受到关注。 上海乃至中国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的现代建筑遗产是该时期国家发展的物质载体,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40年来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