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区域科技创新是指依托区域科学技术创新力量,有效利用区域科技创新资源,协调区际(国际)间的合作与竞争,实现区域内科技创新资源(人才、知识、经费)的高效配置与结构优化,促进区域科技创新活动的广泛开展和创新成果的应用普及与推广,创造与发展区域的竞争优势。其主要功能是解决区域科技发展过程中的技术供给、技术评估、技术转化以及技术扩散等问题,对区域内技术升级、技术创新从供给、需求与环境方面给以支持,其目的是为保证区域经济安全与社会发展服务。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较强的互动关系。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经济体制模式为科技创新提供了一个特定的运行空间和基本的组织与制度框架,对科技创新活动产生着基本的、决定性的影响。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区域科技创新是十分重要的创新层次,具有系统的主要特征,但区域科技创新与国家科技创新或与企业技术创新相比较,又带有明显的个性特征,如:全息性、全能性、中观性、特色性、兼容性和动态性。本文利用系统的观点,建立了一个解释性的区域科技创新模型,借助模型,对区域科技创新的系统结构有了比较清楚地认识。区域科技创新的主体有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政府的引导和中介机构的服务在其中发挥着重要功能。高等院校主要从事基础性研究,其职能重点在于科学创新;政府对高校科技创新的引导作用科研机构则担任着更大程度上将政府的战略规划转变为可开发技术的任务,一方面弥补了高等院校基础研究方面的不足,另一方面要大力进行区域优势产业技术平台的构建与升级工作,进行应用技术的开发工作。而企业相对来讲,基础研究的任务较轻,<WP=83>应用于开发研究的任务较重,因为其直接面向市场,更强调的是自我选择。中介机构是技术创新供求双方的纽带,在促进技术创新的传播、咨询和服务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模型揭示了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即:科技创新的微观层面运行过程;由于创新引起的科技进步带来的创新效应发挥作用的过程;科技创新带来的生产力发展促使生产关系调整,引起经济结构合理变化,推动经济向前发展的宏观作用过程。所谓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是指一个区域所具有的科技实力及科技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环境影响的能力。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科技活动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其人、财、物的投入强度;二是科技成果产出规模和水平的提高;三是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程度,以及科技对经济社会环境状况的改善,后者与其他要素结合在一起,共同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可以客观评定。本文通过对相关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和思考,提出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和体系,采用模糊数学中的综合评判法来分析和评价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论文在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可比性和可行性的原则下,结合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特殊性,建立了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综合分析综合经济实力处于前列的省市之间的一些共性,其创新能力的高低取决于四大关键因素:一是区域自身是否十分注重对科技的投入和利用各种科技资源,真正做到以科技为第一生产力;二是企业的创新能力是否非常突出;三是是否拥有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基础设施;四是本地经济绩效是否突出。通过比较分析,吉林省的区域创新能力相对比较落后,这与吉林省目前在全国的经济位次不无联系,时值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提出,如何抓住历史机遇,利用科技创新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同时大力发<WP=84>展新兴产业变成了吉林省经济振兴亟需解决的问题。论文通过总结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历程,分析当前的发展态势,提出了“创新”才是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之路。作为中国的老工业基地,东三省曾经拥有令人称道的优势产业。但这些建设于计划经济时期的优势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或因资源限制,或因体制制约,或因技术落后纷纷失去昔日的光彩,近年来逐渐呈现出经济发展渐缓、工业化水平下降、技改收效甚微和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能力不足的劣势。东北要重新振兴,毫无疑问,应该选择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具体来讲,首先应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其次是全力开发人力资源;然后积极促成产业集聚,显著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最后加强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引进技术和人才,共同开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对于吉林省而言,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都必须依靠区域创新与科技进步。在即将到来的新一轮的经济热潮中,吉林区域经济的发展应注意改变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只注重增长而不注重发展的思路,完成从注重要素驱动的外延式发展向主要依靠投资驱动和科技创新的内涵式发展转变。从区域协调发展角度选择吉林省主导产业。进行整体规划,统筹考虑,合理利用资源;加强与外省的合作,促进资产的跨省重组和要素的跨省流动,调整产业布局;从各自的优势出发,建立新的分工与合作体系,建立区域合作框架和协调机制,取得资源、优势的互补效益。 文章最后针对吉林省发展的现状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和建议,希冀能在吉林老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