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大学扩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从事的职业不像以前那样具有很高的社会声誉,他们和低学历劳动者的比较优势逐渐减弱,教育获得和职业声望之间的联系也逐年下降,他们只能从事低技能的白领职业,收入、工作的稳定性与社会保障也相对不足,本研究将其界定为边缘白领。事实上,边缘白领的形成意味着城市弱势群体的进一步分化,而同时他们也是城市白领分化的产物,也是白领的亚群体。这两种群体身份的同时存在,使其社会空间特征既不同于城市中传统的弱势群体,也不同于城市中的新中产阶层。总体而言,这部分群体的生活境况虽然已经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但是对其系统性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以边缘白领为研究对象,尝试解释其弱势身份的本质,发现这一群体的形成及其社会空间特征与城市空间重构之间的辩证关系,以期延伸对城市弱势群体与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研究,并为解决高速城市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流动性障碍与空间不均衡发展等问题提供参考。本研究首先回顾了白领的起源、及其与中产阶层高等教育之间的关系,对边缘白领这一概念做出理论的分析与界定。在详细梳理国内外对边缘白领及相关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基于社会空间辩证法提出本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通过城市层面对大学生的调研,确定新就业大学生的居住方式、居住位置、以及住房开支承受能力,以之分析与识别南京地区低收入大学生的聚居空间,进而选定研究调研的社区;然后,针对社区中大专以上学历、且有工作的租房住户展开问卷调查、半结构访谈,获知其家庭背、教育工作、消费等信息,分析其社会空间特征。最后,在此基础上,综合探析我国边缘白领形成及其空间性的动力机制,以及社会空间效应,进而探寻适合我国国情的,针对边缘白领形所造成的负面效应的应对策略。本研究所得到的主要结论是:(1)边缘白领成为弱势群体的本质在于,他们无法依赖其文凭及劳动力技能建立充分的职业封闭,进而削弱了其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与话语权,劳动的低技能化限制了他们职业的发展空间,而这也是白领职业分层与分化最重要的原因。(2)边缘白领社会空间特征表现出就业期许与职业地位的错位,工作、消费空间与居住空间的错配,社会性的错位与空间性的错配辩证统一,也使得这一群体的社会认同充满了模糊与矛盾。(3)边缘白领的形成及其空间性的生产驱动,主要来自于社会的结构力对其空间选择的限制、文化的修正力对其空间选择的影响,以及空间的市场力对其的分筛与排斥。(4)边缘白领如果长期困于“弱势”的身份,会对社会空间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贫困的代际传递,市民化的受阻以及城市边缘空间的年轻化。(5)边缘白领摆脱其边缘的身份,以实现进一步向上流动,除了重视劳动力技能的培育与发展,还需破除社会结构性因素的制约以及增加对其城市权力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