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以有效市场假说和理性人假说为基础的经典金融理论占据着主导地位。然而之后的十几年间,大量学术研究中发现规模效应、反转效应、盈余效应等金融“异象”,传统金融理论因无法做出合理解释而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挑战。行为金融学打破理性人的传统假设,在心理学的基础上从注意力分配机理以及有限程度的视角研究投资者行为,对市场“异象”进行合理解释,并逐渐形成成熟的理论框架。其中注意力分配对个人投资者行为的影响,以及最终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成为学术研究的重点。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市场投资者时时刻刻面临着海量的市场信息。行为金融学中注意力的有限性意味着投资者消化某些信息的同时必须以放弃另一些信息为代价。盈余公告包含着大量投资者重视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影响十分广泛。面对海量信息,投资者很难及时有效地解读,最终造成股票价格对盈余信息的延迟反映,并表现出价格漂移现象。同时根据我国证券市场规定,上市公司均需在固定的时间段内及时纰漏盈余信息。但在现实股票市场中,大量上市公司集中于截止日期前发布公告,造成盈余信息集中披露的现象。那么盈余公告发布的密集程度是否影响注意力分配并最终作用于股票价格?股票简称,更为简洁易得的市场信息,是否对投资者关注产生影响,这些都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因此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个人投资者的注意力分配状况,并引入股票名称变量。采用事件研究法,运用高频数据构建订单流不平衡指标,通过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究个人投资者在盈余公告期间的注意力分配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盈余公告发布的密集程度对个人投资者关注以及股票价格的影响作用。研究的主要结论为:当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时,意外盈余较高的股票往往伴随着较高的股票交易量,会更加吸引个人投资者的注意力,同时个人投资者将会对其表现出显著的净买入行为。个人投资者在公告期间对受关注股票的净买入行为将会对股票价格产生压力,使股价在公告期间上涨;盈余公告之后,其价格表现出反转效应。然后本文对盈余公告股票价格漂移现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股票市场确实存在价格漂移现象,个人投资者对股票的高度关注使其表现出显著的净买入行为,而这种行为将会在短期内使股票价格对意外盈余的反映更加强烈;但在盈余公告后,随着个人投资者接受更多的市场信息,对股票的关注度逐渐减弱,股票价格漂移对盈余信息的敏感程度下降。最后将股票名称作为投资者关注的影响因素,发现简称中含有“科技”、“高科”等社会热点字眼的股票更加吸引投资者注意力。在短期内密集发布的盈余公告导致投资者注意力被大量市场信息分散,使其不能及时应对所有信息,最终削弱市场参与者对信息的反应速度和解读能力。而在长期内,投资者将其他领域的注意力投放于股票市场中以应对海量信息,加强了投资者获取解读信息的意愿,最终提高投资决策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