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是铸魂育人工程。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是事关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事关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事关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高校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培养人才、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科学研究、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使命担当,是学习、研究、宣传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这对于引导高校师生坚定“四个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意识形态作为一种观念的上层建筑,必然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并反映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速换挡、结构深刻调整,利益格局深刻变动,反映在高校主流意识形态领域,最突出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面临多样化社会思潮的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市场逐利性挑战,传统教育引导方式面临网络新媒体的挑战,培养时代新人面临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挑战。
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本质,就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正当性阐释,合理性论证,并且根据世情党情国情的形势变化来发挥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引领作用,使其在政治上获得高校师生的认同和持续支持,通过思想宣传和思想政治教育来统领高校师生的意识形态,降低党的执政风险和阻力,以巩固党的领导地位。
本研究尝试着对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进行理论梳理和实践构建,力求描绘出新时代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蓝图。本文首先阐释新时代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概念,分析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客观审视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成绩、问题和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战略目标及要处理的关系,最后通过多种机制的协同创新来加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本研究内容由五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分析梳理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概念,阐明理论依据。通过“意识形态”“主流意识形态”概念的梳理,提出“我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概念,并分析解读其科学内涵。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是指在我国高校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所进行的巩固和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主体和主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创新、宣传活动和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过程。在此基础上阐明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依据,包括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列宁意识形态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第二部分,新时代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现实境遇。新时代是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现实起点,强国之路需要精神引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理性看待网络新媒体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创造的新机遇。机遇与挑战并存,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面临多样化社会思潮的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市场逐利性挑战,传统教育引导方式面临网络新媒体的挑战,培养时代新人面临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挑战。
第三部分,新时代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现状分析。审视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实际情况,既要看到取得的成绩,也不回避存在的问题,并找到原因。正视问题和原因是解决问题的开端,稳步推进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向前发展。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存在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存在不足、高校主流意识形态体制机制有待完善、思想舆论领域红色、灰色、黑色“三个地带”并存、宣传思想工作创新不足、课程育人能力不足、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队伍素质有待提高。产生此问题的原因是高校权力分化难达成价值共识,没有统筹好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和大众话语,高校没有形成合力。
第四部分,新时代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意义目标及关系。新时代加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重大意义是事关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事关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战略目标是强化“两个巩固”;掌握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三权”;提升软实力,增强国际话语权。新时代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要处理好的关系包括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和思想文化的多样化关系,高校中心工作和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关系,继承传统和改革创新的关系。
第五部分,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实现途径。完善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体制机制和基本途径。建立健全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体制机制,即坚持党委领导,完善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体制;推进整体协同,优化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运行机制;强化责任落实,健全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责任体系;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与主阵地互联互通机制;确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引领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联动机制;构建科学、及时、有效的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应对机制。加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实现途径是课堂教育——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主渠道;社团活动——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新阵地;校园媒体——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大舞台。
意识形态作为一种观念的上层建筑,必然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并反映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速换挡、结构深刻调整,利益格局深刻变动,反映在高校主流意识形态领域,最突出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面临多样化社会思潮的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市场逐利性挑战,传统教育引导方式面临网络新媒体的挑战,培养时代新人面临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挑战。
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本质,就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正当性阐释,合理性论证,并且根据世情党情国情的形势变化来发挥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引领作用,使其在政治上获得高校师生的认同和持续支持,通过思想宣传和思想政治教育来统领高校师生的意识形态,降低党的执政风险和阻力,以巩固党的领导地位。
本研究尝试着对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进行理论梳理和实践构建,力求描绘出新时代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蓝图。本文首先阐释新时代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概念,分析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客观审视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成绩、问题和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战略目标及要处理的关系,最后通过多种机制的协同创新来加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本研究内容由五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分析梳理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概念,阐明理论依据。通过“意识形态”“主流意识形态”概念的梳理,提出“我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概念,并分析解读其科学内涵。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是指在我国高校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所进行的巩固和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主体和主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创新、宣传活动和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过程。在此基础上阐明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依据,包括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列宁意识形态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第二部分,新时代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现实境遇。新时代是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现实起点,强国之路需要精神引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理性看待网络新媒体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创造的新机遇。机遇与挑战并存,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面临多样化社会思潮的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市场逐利性挑战,传统教育引导方式面临网络新媒体的挑战,培养时代新人面临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挑战。
第三部分,新时代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现状分析。审视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实际情况,既要看到取得的成绩,也不回避存在的问题,并找到原因。正视问题和原因是解决问题的开端,稳步推进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向前发展。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存在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存在不足、高校主流意识形态体制机制有待完善、思想舆论领域红色、灰色、黑色“三个地带”并存、宣传思想工作创新不足、课程育人能力不足、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队伍素质有待提高。产生此问题的原因是高校权力分化难达成价值共识,没有统筹好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和大众话语,高校没有形成合力。
第四部分,新时代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意义目标及关系。新时代加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重大意义是事关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事关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战略目标是强化“两个巩固”;掌握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三权”;提升软实力,增强国际话语权。新时代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要处理好的关系包括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和思想文化的多样化关系,高校中心工作和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关系,继承传统和改革创新的关系。
第五部分,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实现途径。完善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体制机制和基本途径。建立健全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体制机制,即坚持党委领导,完善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体制;推进整体协同,优化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运行机制;强化责任落实,健全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责任体系;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与主阵地互联互通机制;确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引领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联动机制;构建科学、及时、有效的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应对机制。加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实现途径是课堂教育——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主渠道;社团活动——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新阵地;校园媒体——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大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