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颉刚史学思想的认识论解析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tie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研究顾颉刚史学思想的历史认识论特质的一篇文章。笔者认为,在历史认识论方面,顾颉刚史学的一个最大特点在于搁置历史本体后对认识主体的强调。文章逐步分析了能够代表顾颉刚史学思想大略的几个著名的论断:“不立一真”、“故事的眼光”、“惟穷流变”、“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等,而这些论断实际上代表了搁置历史本体、彰显认识主体以及彰显主体后所带来的历史认识上的变化这样一个逻辑进程。文章的绪论部分简要叙述了顾颉刚的生平与学术,总结了前人对顾颉刚史学思想的研究成果,对本文进行研究的基本预设和出发点进行了限定,并指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除去绪论和结语,文章共有六个部分。要想充分理解顾颉刚特有的历史学思想,对其作认识论方面的分析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第一章是以一个长期以来被人们默认以致遗忘的默证问题作为引子,引出对顾颉刚历史认识论思想的讨论,引起人们对他的历史认识论思想的关注。笔者通过分析张荫麟、顾颉刚在默证问题上的分歧指出,默证问题并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方法问题,所谓“默证适用之限度”是有其特定的历史认识论背景的。衡量默证可用与否的标准并不是《史学原论》中所谓的“限度”,而是历史认识论:当以认识历史本体为历史学的目的,认为通过对史料的精密考证可以认识历史本体时,默证是个逻辑谬误,无从使用;当否定通过对史料的精密考证可以认识历史本体,不以认识历史本体为历史学的目的时,默证可用。如果脱出实证主义的范畴,不去追求无法实现的历史本体,而是把历史学研究停留在史料层面,像顾颉刚那样“不立一真,惟穷流变”,是可以使用默证的。不顾使用者的历史认识论背景,以方法的名义进行一刀切,难免会产生认识上的失误。而要想摆脱这种失误,首先就要引起对历史认识论的充分重视。第二章论述了顾颉刚彰显历史认识主体的逻辑起点:对历史本体的搁置。在这一章中,本文首先对顾颉刚“不立一真”的思想进行了阐述,然后指出了顾颉刚史学研究中所贯彻的五种基本思想,分别是:1,认为造伪是有学说指导的,是有预谋、有目的的,而在中国古史系统的形成过程中,有意造伪的成分远大于无意成伪的成分。2,对史料作为证据的能力表示怀疑,认为通过对史料的考察不能彻底认识客观历史本身。3,古史故事化,认为“研究古史尽可应用研究故事的方法”。4,用历史演进的方法研究史料的变迁,赋予史料以时间性。5,认为历史学除了研究传统史学所强调的客观历史的本来面目,还可以研究建立在文本之上的、人心中的历史,基于这种考虑,他把对中国上古史的研究转变成了对战国秦汉学术史的研究,用对观念变迁史的研究取代对事件史的研究。这五种基本思想无一不和搁置历史本体的致知取向息息相关,它们都是对这一致知取向的具体阐发。本文第二章通过对它们的分析,完成了对顾颉刚历史认识论的逻辑起点:搁置历史本体的证明。搁置历史本体、淡化客观历史在史学创作中的影响以后,历史认识的主体就逐渐地凸显出来。本文的第三章论述了顾颉刚著名的“故事的眼光”,指出,正是由于对民间文化中神话、传说、故事等叙事形式的研究和借鉴,使顾颉刚能够摆脱历史学家对客观历史本身的过分执著,充分认识到主体在叙事过程中的作用,认识到叙事内容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叙事者本身的变化引起的。他用故事的眼光去看过去的历史学写作,想通了许多“向来万想不通的地方”,认清了中国古史传说产生演化的过程,廓清了笼罩在中国古史上的层层迷雾。本文第三章的主题就是对顾颉刚在“故事的眼光”中发现主体的论述。强调历史认识中的主体,淡化客观历史本身对历史作品的影响,会引起历史研究的很大变化。在顾颉刚的史学中体现得最显著的一点是,历史研究对象的性质发生了改变。本文的第四章通过考察顾颉刚的“历史演进”的方法指出,在他那里,作为历史研究对象的史料,不再仅仅是客观历史遗留下来的的痕迹,还是主体思想观念的产物,具备了文本属性。这样,顾颉刚淡化了史料背后“本应”存在并“本应”是历史学研究终极目标的历史本体,把史料当作“由书写固定下来的话语”即文本来研究。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把所谓“历史演进”的方法称为文本流变法。在运用文本流变法对过去的历史学进行考察的过程中,顾颉刚充分重视了主体的作用,这使他的史学思想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本文第五章论述了史料文本化以后顾颉刚史学思想中诸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矛盾与新颖特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历史主义和人本倾向之间的矛盾、有意造伪和无意成伪的张力、主体与文本的认知循环。第六章论述了顾颉刚搁置历史本体、彰显历史认识主体的逻辑结果:“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说。在历史学中,本体论追求和认识论手段之间的矛盾是永远无法避免的。这个矛盾把历史学推入了两难的困境之中:一方面,历史学是要认识本体意义上的历史,即客观历史;但另一方面,历史学永远不能直接面对客观历史本身,而只能通过史料来进行研究。笔者认为,顾颉刚通过淡化客观历史本身在历史学写作中的作用,强调主体对历史作品面貌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个困境。而他著名的层累造史说恰恰是强调主体后审视以往中国上古史写作所得出的逻辑结论,层累造史说通过肯定历史研究中主体的重要作用,肯定史料和主体之间的紧密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历史学的认识论转向。而本文的主体部分也到此结束。在结语部分,文章对顾颉刚的历史认识论思想进行了总结,并且指出:在历史写作过程中,主体性是不可消弭的,它与客观性一样,也是历史学本质的一部分,失去了主体性的历史学和失去了客观性的历史学一样是不可成立的。如果一味地拒不承认主体在历史写作过程中的作用,试图消除它的存在,恰恰不能获得真实的历史,反倒意味着更大的失真。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XRD(x射线衍射)对7种不同煤化程度煤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上述样品的微晶参数数据。结果表明,随着煤化和蔼的增加,微晶参数呈现规律性变化。这一工作对研究煤的结构有很有意
期刊
本文在对煤的聚合物结构特征分析基础上,评述了聚合物合金技术及煤基聚合物合金材料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煤基聚合物合金材料的研究方向。
评述了混杂系统故障诊断方法的发展状况.首先介绍了混杂系统故障诊断问题的研究背景,然后介绍了主要的混杂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特点,随后介绍了一些典型的应用实
甜高粱是一种新型绿色可再生高能作物,生物产量高,开发用途广,利用价值大.利用新疆独特的自然资源,开发再生性能源和相关化工产品,逐步建立新能源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促进新疆可
国际上用于温室气体(GHG,greenhousegas)减排影响研究中的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模型的主要建模思路,是在一个模型中同时融合自底向上的部门分析与自项向下的宏观分析,构建混合
用Sedran^[1]的模型,对甲醇在ZSM-5分子筛上转化制汽油过程进行了集总动力学研究。用单纯形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求出了动力学参数。将此动力学模型预测固定床反应结果,计算值与实测值相对
期刊
应用物理化学中的吉布斯-霍姆亥兹方程,从理论上推导出硫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特性,并且建立了焓与温度的关系函数,从而求出不同温度下硫酸钙的分解压力。从理论上证明了硫酸钙的
依据精细化工的发展和炼焦工业的现状,精蒽、精咔唑的供应紧张状况仍将持续。借鉴国外焦油加工工艺,开发符合国情的粗蒽分离新工艺是当条之急。本文主要介绍了粗蒽加工的生产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