刈割对草原化荒漠区驼绒藜(Krascheninnikovia ceratoides)根际土壤微环境的影响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psky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驼绒藜不仅可以作为一种优良牧草,而且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它能够有效地抑制土壤侵蚀、维持草原-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刈割会导致植物的再生生长,并且刺激植物根系碳水化合物的分泌。植物的地上部分受到伤害后,其地下土壤性质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根际是植物、土壤和微生物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重要部位,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际土壤会受到植物根系和土壤微生物活动的重要影响。实验通过研究刈割驼绒藜对其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的研究,不仅可以揭示刈割植物地上部分对其地下部分的影响机制,还可以为合理开发利用驼绒藜资源提供基础依据。  通过连续两年对草原化荒漠区中自然生长的驼绒藜进行秋季刈割,取样测定驼绒藜根际、根区和棵间空白土壤的化学性质、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和根系分泌物组成并分析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讨论了刈割对驼绒藜地下生物量和土壤微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  (1)刈割提高了驼绒藜地下生物量,刈割后恢复生长的过程中,会有更多的有机物质储存到驼绒藜根系中。  (2)刈割提高了驼绒藜根区土壤的有机碳、有机质含量,但对根际土壤的影响不明显。受干旱半干旱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限制,驼绒藜群落各个区域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变化很小。  (3)刈割提高了驼绒藜根际与根区土壤中的真菌数量,以及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总量,但是对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土壤酶活性(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脲酶、转化酶)的影响不显著。  (4)刈割增加了驼绒藜根系分泌物的种类组成,包括一些烯类、醇类、酯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刈割和对照组驼绒藜根系分泌物中均出现了抑制细菌和真菌生长的物质,是该地区土壤放线菌数量较多的原因之一。  (5)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都会受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其他文献
  品牌大师Keller提出的基于消费者的品牌资产金字塔模型整合了其他优秀品牌资产模型的关键元素和重要思想,建立了形成品牌资产的逻辑顺序,打破了以往品牌资产模型的平行模式
会议
  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这里所说的"合理"是指要符合社会整体的发展和稳定,符合社会成员的个体发展和需要,并从两者的辩证关系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