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业绩评价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科学合理的业绩评价体系的构建对企业的经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财务指标为主的传统业绩评价体系日益不能满足经营环境和方式均已发生重大变化的现代企业的需要,将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和人力资本相结合的综合业绩评价体系得到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的借鉴和应用。而在中国特殊的文化制度背景下,不同的评价者行为对综合业绩评价结果有不同影响。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跨学科理论知识,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分析综合业绩评价体系在我国的实用性,发现理论合理的评价体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这对完善健全中国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改善其应用效果有一定意义。
本文的研究框架如下:
第一章导论,介绍了研究背景、意义,文章思路、内容体系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对已有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分析,找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中国制度背景提出本文假设。
第三章根据提出的理论假设,进行实验设计,介绍实验的相关情况。
第四章利用SPSS分析软件将实验所得数据进行统计检验分析,以得出结论。
第五章是基于以上研究对本文结论的总结,也提出了研究局限性、今后继续研究方向和对企业的一些对策建议。
本文采用实验研究的方式对研究假设进行了检验,实验结果支持了三个假设,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综合业绩评价补充了对人力资本和非财务指标的衡量,评价更加系统、全面,是对传统业绩评价体系的合理改进。但该类评价体系的应用受到评价者主观决策的影响,使得实施效果往往达不到理论预期。因此研究评价者评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对改进企业业绩评价效果有重要意义。
第二,实证结果表明:
(1)中国的业绩评价者在使用综合业绩评价体系时会偏好选择财务类指标和共同性指标。
(2)在被提供更为详细的与战略有关的业绩信息时评价者选择关注共同性指标的程度会降低。
(3)在给予更宽松的业绩评价时间时,评价者选择关注共同性指标的程度会降低。
第三,中国的文化制度背景影响了评价者的行为,评价者的指标选择偏好较为明显,其中有着不同工作背景的评价者进行综合业绩评价时对于指标选择偏好程度有所不同,来自非国企的评价者更加注重企业在财务指标上的表现。另外,评价者较长的从业时间和较为丰富的评价经验并不能明显改善指标选择偏好。
第四,健全的公司治理、完善的法制和良好的市场环境是评价者合理利用综合业绩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必要外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