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吉林省环长白山旅游公骼路域内典型动物--狍(Capreolus pygargus)的研究,得出公路对狍影响域时空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初步探索公路影响域形成机理,从而为公路网优化、公路路线设计、动物通道设置、公路运营管理等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对狍的研究,不仅仅是对狍物种本身的保护研究,也是基于野生东北虎在长白山区恢复工程的考虑。长白山区曾是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分布的地区之一,野猪(Sus scrofa)、马鹿(Cervus elaphus)、狍(Capreolus pygargus)等大型有蹄类动物是野生东北虎的主要食物来源。如果狍等大型有蹄类动物继续减少,对于野生东北虎种群在长白山区恢复将是又一挑战。
从2010年5月至2012年2月,通过前期调研、选线等工作最后确定15条样线对狍进行影响域的调查研究。考虑到植被类型、野生动物活动频率、管理体制差异等因素,沿着环长白山旅游公路靠近保护区段,每5公里做一垂直于公路的横断面,根据狍活动情况灵活调整样线布设间距,选择自然保护区段及临近路段六处横断面,往公路两侧各做500米的样线,进行公路两侧狍活动痕迹调查。对于痕迹的调查可能出现识别的偏差,尤其夏季对狍活动痕迹识别可能出现的遗漏,采用红外相机拍摄弥补痕迹调查的不足。每月随机选择1条样线放置5台红外相机,每隔100米放置1台,拍摄狍出现的数量、活动行为等,为现场实体照片为样线法调查提供有益补充。
影响域时间变化主要分雪季和非雪季影响域的差异,空间变化是分保护区与保护区外影响域的差异。研究结果发现:
(1)雪季影响域不明显,非雪季影响域约为100米;2010年与2011年的非雪季间存在差异,2010年非雪季影响域不明显,2011年非雪季影响域约为100米。
(2)不同植被类型区域内影响域均不明显;保护区侧非雪季影响域为100米,雪季影响域不明显;非保护区影响域均不明显。
交通量和噪声是狍影响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影响因素在不同情况下也不同:
(1)交通量是不同时间公路对狍影响域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影响域的大小成正相关,其他因素都属次要因素。
(2)交通噪声和干扰强度是不同区域影响域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他因素都属次要因素。
根据研究结果对今后在长白山地区建设公路中选线设计阶段、建设阶段、运营阶段,提出基于狍种群稳定性的相应保护对策。本项研究仅在长白山旅游公路通车不久开始进行的初步调查,无论从调查时间阶段上还是空间位置上得出的结论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随着时间的推移公路对狍的影响可能会发生更有规律性的变化。环长白山旅游公路对狍的影响域时空的变化特征,及形成因素有待于长期关注、调查研究得出系统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