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区域发展战略从区域不平衡发展战略转向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又进一步转向平衡发展战略。这种转型促进了我国区域之间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而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的核心则是区域间产业的协同发展,产业作为区域之间各种经济联系的载体,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纵观世界主要经济体产业政策的具体实践,我们可以发现产业政策仍然是一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如今全球一体化的政策环境下,发展中国家如何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已跟二三十年前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一国国内政策的制定越来越受到国际多边或双边协议的影响。同时,随着人们对市场失灵认识的逐步深化,产业政策的理论依据得以拓展,催生了“新式产业政策”的理论基础。与传统的产业政策相比,新式产业政策更加强调政府与私人部门密切合作,以共同克服“创新困境”与“协调难题”。这意味着,理论认识的局限以及经济发展的现实都需要我们更加深入地研究现代产业政策体系的具体内涵,本文就探讨产业集聚过程中外部经济的形成如何响应相关的产业政策措施,从产业政策作用于产业集聚效应的角度,构建企业创新效应和厂商规模经济累积、进而形成产业协同优势的机制框架,研究现代产业政策体系的内涵,分析产业协同优势响应产业政策的影响因素,以及这一响应过程的作用方式。研究结论认为,在多边贸易体制背景下培育产业优势,由于贸易规则的限制,主要不是直接培养比较优势产业,而是培养比较优势要素和比较优势环节,涉及人力资本、技术能力、营销能力、产业组织和制度保障等等方面;保持产业政策措施的灵活性,降低产业转换成本,提高产业转换能力;多边贸易框架下,产业政策的着力点在于提升人力资本和技术能力等后天要素优势,其手段应采用与WTO规则相适应的政策支持方式,重点通过支持专业教育培训、研发、平台建设、共性技术研发支持、网络建设、专利申请补助等功能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