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检验肌肉状态检测仪量化评估小腿三头肌在不同状态(俯卧位、等长收缩以及站立位)时的肌肉硬度的信度,并对小腿三头肌之间的肌肉硬度差异性、以及肌肉硬度与踝关节主被动力矩的相关性进行探讨。2.在信度研究的基础上,量化评估膝关节和踝关节角度的变化对于腓肠肌内侧头(medial head of the gastrocnemius,MG)、腓肠肌外侧头(lateral head of the gastrocnemius,LG)、跟腱(Achilles tendon,AT)以及足底筋膜(plantar fascia,PF)被动硬度的影响。3.探讨肌肉硬度与肌肉肌力之间的相关性。方法:1.信度研究:健康受试者30例(15男,15女),应用肌肉状态检测仪评估俯卧位、40%、80%最大自主等长收缩及站立位时右侧MG、LG和比目鱼肌(soleus,S01)的肌肉硬度。分别由评估者A和评估者B进行测量,其中评估者A在5天后重复测量一次。2.软组织硬度应用肌肉状态检测仪进行评估。健康受试者30例(15男,15女),分别于膝关节充分伸展和屈曲90°时,先后对踝跖屈50°(-50°)、踝生理位(0°)和踝背伸25°(25°)时的MG、LG、AT以及PF进行量化评估。3.健康受试者30例(15男,15女),对右侧第一骨间背侧肌(first dorsal interosseous,FDI)等长收缩20%、40%、60%、80%、100%(顺序随机化)最大自主等收收缩(maximal voluntary isometric contraction,MVIC)时的肌肉硬度进行测量,进而对各收缩强度的肌肉硬度与相应的肌力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成果:1.信度研究:不同状态下,评估者间信度和重测信度均为良好至优秀(0.82~0.98,0.75~0.98)。站立位时MG、LG及Sol的肌肉硬度高于其俯卧位(P<0.001),且均表现为Sol>LG>MG;肌肉硬度随着收缩强度的增长而增长(P<0.001),但两者增长比例不相对应;被动和主动肌肉硬度均与踝关节力矩不相关(P>0.05)。2.仅膝关节充分伸展时,踝背伸程度加大,MG、LG肌肉硬度随之增大(P<0.001);而AT、PF的硬度则在膝关节伸展位和屈曲90°时均随着踝背伸程度的增大而增大(P<0.001);踝背伸过程中的硬度增量,MG大于LG(P<0.001),AT 3cm处大于6cm处(P<0.05);踝关节-50°时,LG肌肉硬度大于MG(P<0.001),而踝关节25°时,MG肌肉硬度大于LG(P<0.05);AT硬度呈现为0cm>3cm>6cm(P<0.001)。3.相关性分析显示肌肉硬度与肌肉等长收缩力量呈线性正相关(R2=0.96±0.03)。评估者间信度在 20%、40%、60%、80%和 100%MVIC 分别为 0.89、0.91、0.88、0.87、0.83,重测信度在 20%、40%、60%、80%和l00%MVIC 分别为 0.85、0.89、0.88、0.88和0.85,均为良好至优秀。结论:1.肌肉状态检测仪评估不同状态下正常健康人MG、LG和Sol肌肉硬度均有较高信度,具备准确评估小腿三头肌肌肉硬度的能力,有助于明确不同状态下MG、LG和Sol肌肉硬度的生理特性,为小腿三头肌生物力学机制的研究提供支持。2.仅膝关节充分伸展时,被动牵拉踝关节能够对MG、LG进行有效地牵拉,而AT、PF则在膝关节充分伸展和屈曲90°时,均被有效地牵拉;踝背伸对于MG及AT 3cm处硬度的提升效果最大,可能提示MG与AT 3cm处更易于受损;肌肉状态检测仪具备量化评估MG、LG、AT以及PF在不同膝关节和踝关节角度时硬度的变化情况。3.等长收缩活动中,肌肉硬度增高程度越大,说明其肌力增高程度越大。基于肌肉状态检测仪评估FDI等长收缩肌肉硬度的良好信度,将肌肉硬度的变化情况作为各独立肌肉肌力的衡量指标,能够反映出等长收缩活动中各独立肌肉肌力的变化情况,为等长收缩生物力学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