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也是整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体现了我国文化建设面向基层的发展方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是整个文化体系建设中的关键点,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保证。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过程中,各地区高度重视,取得了一些成效,基本满足了群众文化需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定是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但由于受主客观等诸多因素影响,致使一些普遍性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如基础设施落后,建设标准混乱,服务人才匮乏,服务水平偏低,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德阳市作为四川省率先进行幸福美丽乡村(社区)文化院坝的试点市,在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形成了幸福美丽乡村(社区)文化院坝建设的德阳模式,并在全省推广。本文以德阳市幸福美丽乡村(社区)文化院坝建设为案例进行研究,首先通过运用公共服务供给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文化生产力理论,同时在借鉴以往研究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全国在基层文化服务建设中的一些基本情况,然后深入分析德阳幸福美丽乡村(社区)文化院坝市建设的典型性,通过对典型性的介绍,梳理了幸福美丽乡村(社区)文化院坝建设的基本情况和所取得成效。紧接着文章分析了幸福美丽乡村(社区)文化院坝建设中的资源整合、供需对接和保障机制三个关键因素,通过梳理三个关键因素在幸福美丽乡村(社区)文化院坝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问题的症结和主要经验,最后总结了幸福美丽乡村(社区)文化院坝建设在有效整合文化资源,完善服务功能,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激发创造活力,强化经费投入保障,提升造血功能和创新路径的一些新理念新思路。德阳幸福美丽乡村(社区)文化院坝建设对于维护基层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满足群众基本的甚至是更高的文化需求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德阳幸福美丽乡村(社区)文化院坝建设对德阳市乃至全国其他地区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可供借鉴的理论和实践支撑,通过研究获得启示,希望能为我国其他地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