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尘暴过程气象要素变化特征观测分析及热力结构研究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sunna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目的是研究沙尘暴过程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及其内部热力结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如下:   1)引入了相对地面螺旋度对我国西北地区,尤其是对河西走廊沙尘暴期间的相对地面螺旋度进行了分析,并与相对地面螺旋度进行了对比分析;   2)应用“3θ”(位温、假相当位温和饱和相当位温)曲线及其变化特征对沙尘暴期间大气热力稳定度进行了诊断分析;   3)通过加密探空,对沙尘暴期间气象要素的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   4)利用自动气象站观测每分钟的气象要素值,对比分析了春夏不同季节沙尘暴期间地面微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   5)在对沙尘暴宏微观特征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沙尘暴热力模型,分析了对流体激发的强沙尘暴的垂运动速度和切向旋转速度。 研究结果表明: 1)利用温度平流与相对地面螺旋度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得出天气系统所经区域螺旋度的值,但相对地面螺旋度的计算结果依赖于对天气系统的准确分析,尤其是水平温度梯度的判断;相对风暴螺旋度的强中心与沙尘暴的强中心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2)“3θ”曲线及其变化特征表明,沙尘暴来临前大气层结处于超绝热状态,沙尘暴过境的前半期,大气温湿结构分布有利于沙尘暴的发生、发展。沙尘暴过境的后期,大气层结调整到稳定状态,抑制了干对流的发展;沙尘暴前期,大气整层湿度较小,随着高空槽逼近,高空首先出现增湿度现象,随后水汽由高空向低层输送,整层大气相对湿度增加。 3)对2004年3月28日和7月12日发生在甘肃酒泉的两次沙尘暴过境时地面微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对比后发现:两次沙尘暴发生前地面湿度都较小,气压较低,但是在临近发生时地面气压会猛增,接着维持一段时间的相对稳定状态,但春季沙尘暴过程这个时间更长;沙尘暴即将结束时地面气压再次大幅增加。沙尘暴发生前气温偏高,结束后较短时间气温会出现急剧下降;春季沙尘暴期间0cm地温和气温的变化趋势比较一致,但是5cm地温的变化趋势与气温变化差别较大;夏季沙尘暴过程中0cm、5cm地温的变化趋势与气温变化趋势都非常接近比较一致。 4)热机自然对流理论能够很好地用来研究沙尘暴内部热力动力结构,特别是其内部中小尺度强对流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更进一步的加深对沙尘暴强度变化和形成机理的认识。强沙尘暴的形成与发展,不仅与环境风速有关,而且与沙尘内部中小尺度气旋自身的强度,特别是切向旋转速度和垂直运动速度的大小密切相关。利用酒泉站探空资料计算出的沙尘暴对流体的最大切向旋转速度为11.4m/s,垂直运动速度为14.0m/s;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NCEP第二套再分析资料,结合包含了18个热力和动力过程的局地纬向平均经向环流线性模式,对2004年华南夏旱进行数值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在华南干旱期,通过激发经向环流
利用NCEP/NCAR再分析逐日资料和GISST逐月海温资料,研究了IOD对夏季季节内振荡强度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结果表明: (1)IOD对印度洋地区季节内振荡强度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东南印
本文采用了NOAA-16极轨卫星探测得到的AMSU资料,利用国家气象中心GRAPES-3Dvar三维变分同化系统实现了AMSU(AMSU-A和AMSU-B)微波遥感资料的直接同化,得到各要素的分析值都是模
如何安全有效地利用微咸水,预防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发生与发展是利用微咸水灌溉必需解决的首要科学问题。本研究利用TDR(TimeDomainReflectometry)技术对不同矿化度微咸水膜下重
本文以苏家屯区为研究区域,在广泛收集研究区卫星遥感数据、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等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基于知识的遥感信息提取技术,对1990年8月21日和2003年8月25日的土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