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CSI监测下比较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麻醉深度的影响,并观察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选择40例全身麻醉的60岁以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ASAⅡ~Ⅲ级,年龄60~78岁,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①靶控输注对照组(Tl组):利用TCI靶控输注丙泊酚诱导并维持,凭经验控制麻醉深度;②靶控输注实验组(T2组):利用TCI靶控输注丙泊酚诱导并维持,但利用CSI监测下控制麻醉深度;③静吸复合对照组(I1组):静脉诱导,主要以吸入七氟醚维持,并凭经验控制麻醉深度;④静吸复合实验组(I2组):静脉诱导,主要以吸入七氟醚维持,利用CSI监测下控制麻醉深度。观察并记录4组患者入室时(T0)、诱导后(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3分钟(T3)、切皮( T4 )、术中最强刺激( T5 )、术毕( T6 )、拔除气管导管时( T7)、呼之睁眼时( T8 )、完全清醒时( T9)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麻醉深度指数(CSI),静吸复合组记录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值,最后计算总用药量、拔管时间及苏醒时间,术后1天随访术后并发症情况。统计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麻醉期间4组患者SBP、DBP、HR波动均不大;靶控输注组(T1、T2组)与静吸复合全麻组(I1、I2组)比较,用药量明显偏多,苏醒时间明显偏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实验组(T2、I2组)与对照组(T1、I1组)比较,用药量明显偏多,苏醒时间明显偏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靶控输注组(T1、T2组)拔管后躁动、嗜睡、恶心、呕吐的病例数少于静吸复合全麻组(I1、I2组),4组患者均无术中知晓。结论:靶控输注与静吸复合全麻均可保证老年高血压患者麻醉深度及血流动力学平稳,其中靶控输注组术中维持用药量大,但苏醒时间较长;静吸复合全麻组术中维持用药量小,苏醒较快,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